夜读:夜游宫1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3-22 12:37 被阅读0次
夜读:夜游宫1

夜间散步归来,风吹花落香满衣。灯下品读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壮心却并未死去!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当作于陆游到成都期间。自他调离南郑后,一直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这首词就从生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上片写梦游中的世界。“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句,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

“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

“想关河:雁门西,清海际”,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了“梦游处、不知何地”这句话,这里是作者的联想。作者为什么单单想到雁门、青海一带呢?

作者只是以雁门、青海来代指辽阔的西北领土,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异族人之手,那就不难解释作为爱国词人的陆游有这样的“梦游”了,那是因为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因为坚持收复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词人悲愁心境的写照。

“自许封侯在万里”,自己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意思是: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此句一出,更让人赞叹不已,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

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当然“有谁知”三个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让人体味到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上下片一气呵成,梦境和实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相关文章

  • 夜读:夜游宫

    夜游归来,重温经典,静心赏读周邦彦的《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江水翻卷着细细的浪花,深...

  • 夜游宫

    昨夜狂风骤起,几处落花,几点雨? 谁念衾凤枕鸳孤。 忆往事,难成眠,向何处? 岭南梦几度。 荔枝又红别处路。 慵自...

  • 夜游宫

    夜雨乱红穿空, 转流光, 临君梦。 独凭冰栏千年, 华发落, 玉阶残, 江月冷。 似梦还醒复梦, 一声声, 嬉笑凝...

  • 夜游宫

    现·柴骞诺 寄语红桥桥下水,共携手处叶凉吹。 星数萤点点人静,梦游九天揽月慰。

  • 《夜游宫》

    宋 ·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 夜游宫

    夜游宫 元夕 十五人间月色,倩谁问,天宫来客。玉殿琼楼似今夕?上元时,转青灯,花火急。 霜角无人立,折花影,清...

  • 夜游宫

    厌倦霓虹浮华,且偷闲,独步树下。 不知何处广寒宫,墨天外,云匆匆,正朦胧。 取酒独酌无花,却喜那,清辉如纱。 遍寻...

  • 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

  • 夜游宫

    一缕飞纱暗恼。轻别离、万重烟小。亭树心霜几川道?半梭月,数巅石,雪中草。 再聚归期缈。落影斜、狂癫...

  • 夜游宫

    梦醒长灯银霞,幕夜深、北风未央。清冷山河群芳乱。江头客,三秋月,十里残。 魂断蓝桥外,回首处、蒹葭不再。潼关相望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夜游宫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zf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