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敏感期

作者: 编辑木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10:19 被阅读48次
    成长敏感期

    因为个体差异,即便同龄的孩子也会在同一时期对某些事物或者某些事情有着不同的敏感情况,或许这就是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吧。本想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还是顺着自己的思路来写,对孩子才算是更客观的认识。

    记得壮壮刚上幼儿园时,也许是太久没见小朋友和老师们,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见到院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是这样,嘴巴的动作已经跟不上大脑的运转。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想给他学语言表演课程的原因所在。语言表演不像美术、围棋、轮滑这些课程看名称便知其意,有朋友问我“语言表演学什么?”,我才发现我好像也不是很清楚,壮壮问我时,我只是告诉他“带着表情和动作去讲故事”。还有一方面原因,我爱人有着“三寸不烂之舌”,壮壮应该是遗传了爸爸这点。不知道这算不算语言敏感期,但他确实话多了,胆子大了也敢说了。有时候他也会语出惊人,比如有次和姥爷下棋,突然冒出一句“这个我不是很熟悉”,好像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姥爷连连夸奖像个大孩子了,说话连贯而且词汇量多了。我现在也会穿插教他一些简单的成语,他还是乐意接受的。

    有次带他去图书批发市场,看见一个超级飞侠的纸质钟表,一看便知是教儿童知识钟表的,他喜欢上边的图案便买给他。之前问他几点他会告诉我长针在哪短针在哪,这个买回来后挂在书桌旁,交给他怎么认识之后再问时间时,他就知道内环表示小时外环表示分钟,自己按照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指向在这上边摆好了,再看数字,最后告诉我几点几分。其实开始做得挺好的,相信这样下来便不用再去刻意看数字就认识钟表了,但是我没能坚持下来。对时间慢慢有了些概念,但毕竟是不到5岁的孩子,还不懂“5分钟”和“半小时”有多大的差距。

    朋友曾经送了一本字帖给壮壮,有最基本的笔画、字母和数字练习,还有一些简笔画。开始他觉得好玩会一笔一划地写。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他看着汉字的笔画觉得应该不是个完整的字,简简单单很快描下来,但那时我觉得还没到学汉字的时候便不让他描,还是先为以后字母和数字的学习打基础。后来想想,也许我的做法欠妥当,孩子对这些都是空白,不必担心他不理解不明白。现在有了初步印象,以后再学起来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更容易上手。再后来,他干脆只画上边的简笔画。数字和字母很少再写,也许是因为有些已经会了,到这里,我觉得我必须给他灌输“学无止境”,即便再滚瓜烂熟的知识时间久了也会淡忘。他不是很喜欢画画,缺少一点这方面的兴趣。曾经给他打印了很多涂色图片,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对某一事物的颜色有客观的认识,比如树叶是绿色的(其实我想说,为什么树叶非要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等等)。大一点的孩子,这应该是扼杀了他们对某个事物比如小猫整个轮廓的想象力。我记得最初他爱画的是一只长耳朵兔子,耳朵真的比身体还长,那时候我有点不相信是他画的。还有蜗牛,所有这些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壮壮有很多类似乐高那样的积木玩具,有大块也有大孩子们玩得小块积木,每一个都有几种拼法,可以拼出不同的造型。我觉得这真是提高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东西,而且逻辑思维也得到很大锻炼。他的乐高老师经常夸他,比如很难的拼法教他一次下次便能灵活运用,对知识层面的理解也很好。不去看拼法他会慢慢琢磨出最后的成品,我觉得这个跟他很小就玩拼图有很大关系,能让一个人安静下来,并且专注力得到很大提高。

    某天晚上洗漱的时候,他自己边洗脸边背诵“1、乘车主动让座,2、有序排队不插队。。。。。。”我一下惊了,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的“石家庄市民文明公约”。问来才知,公交车上一直是这样说的。我带他出门基本都是坐公交,听多了见多了便记住了。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去年冬天听完某次讲座后我每天给他放国学方面的录音,他的《弟子规》也是出乎我的意料能背诵那么多。有时候我故意说错一个字,他都能听出来。对一些细微事物的变化,我希望他能有些许的洞察力,现在谈敏锐恐怕为时尚早。

    有时候我会问他“你今天在幼儿园睡觉挨着谁”,他会说“我睡在谁和谁的中间”,很少说“我睡在谁的左边或右边”。我觉得他应该在更小的时候就应该分得清上下左右,但其实上下好说,这个左右真的困扰他也困扰我很久。忘记什么时候了,现在对这个方位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但是很少说我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这个应该是今后需要加强的。有时候让他去抽屉拿东西,我会告诉他“上边抽屉的左边”,他很快能找到。难道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欠缺的吗?我没有考究过。

    当初幼儿园选择蒙氏班,也是因为认可“蒙台梭利”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数学。壮壮在这方面似乎也有着不错的表现。我当初给他选择乐高课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习乐高对今后几何、物理等学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当然,我一向尊重孩子的意见,不喜欢的不强求。曾经了解过“思达数学”,这里不想赘述,因为以后可能要学习“奥林匹克数学”,担心不同的理念会误导孩子,其实也是不想过早地让他学习太多系统的知识。

    有次见到小区里的小弟弟小妹妹,他问我“妈妈以后你生了小妹妹,是不是我就跟妹妹结婚了?”,有点不知所措,我肯定会告诉他当然不是,但接下来却不知道怎么具体回答这个问题。他对“婚姻”应该还没有什么概念。小时候他问我为什么婚纱照上只有爸爸妈妈,我会说他在妈妈肚子里。这一点他从不质疑,他知道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不是充话费送的也不是垃圾桶捡的。。。。。。

    有人说我给孩子报的兴趣班太多,不想解释什么,就像我之前说的,孩子还小,他想尝试的只要是合理的我都给他,不用担心他会累,孩子的精力永远比大人大,尝试过后他会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当然,这个也因孩子而异,尤其孩子的接受能力。音乐方面,最初想等他换牙后学个长笛、萨克斯之类的管弦乐器,但是去年冬天我把电子琴买回家后他就要学,去看过类似的兴趣班,怎么也要5岁以后。乐理知识我懂一点,但是教他这么枯燥的东西自己能力还是有限。总觉得学音乐的孩子很快乐,希望他能一直开心下去。

    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爱看纸质书了,现在因为孩子重新拿起。想的更多的是“言传身教”。有次壮壮在我耳边说:“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打爸爸不打你吗?因为爸爸老看手机。”在孩子看来,手机可能不只是可以打电话,娱乐性的占了很大部分,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我想这个源于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听话或者安静下来而赋予了他们更乐意接受的玩手机。之前我偶尔也会这样做,但是去年查出他眼睛散光后我没有给他留一点玩手机的余地。他之前爱看的动画片我全部给他换成纸质书,跟他一起看一起读,后来慢慢成了自己看,但识字量并不多,对汉字好像不敏感。我没有刻意教过他,顺其自然,到时候自会认识。某次在图书馆看到童趣出版社的一套儿童识字书,主题人物是孩子们喜欢的米奇、维尼熊之类的,印刷质量不错,色彩也很明亮,果断买回家,后来发现那并非他喜欢的,很少翻阅,我依然想着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因为较之前好像已经有点小进步,起码有认字的意识了。他曾经自诩“爱看书的小孩”,我也一直在引导他,大量的阅读应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基础。

    到这里,要说的好像已经差不多了,新学期希望壮壮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团结友爱,有独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好好玩好好学,所谓“玩中学”。中班较小班加入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我相信只要家长与老师配合好,或许不用专门找时间“做作业”,只要平时注意引入即可顺利完成。家园配合,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一直不想给他灌输“刻苦学习”的“古训”,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人生的历练,也许是二十几年他都要不断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既然这样,学习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何况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潜能的发掘,只有“会学”,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率的学习。

    希望没有跑题,感谢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敏感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cq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