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读《南华》第二篇

作者: 楚风乡韵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14:53 被阅读2次

    楚风乡韵/文

    01

    A向我抱怨:明明我说的是实话,自己认为也是合理化建议,可领导就是不采纳,还经常在工作上给我穿小鞋。

    原来,A所在公司老板拿出了一套加强员工上班纪律管理的方案,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征求意见。

    其他参会人员随声附和都说方案很完美,而就在老板准备拍板照此执行时,A举手示意有话说。

    A针对方案,洋洋洒洒,口若悬河,大一、二、三套小1、2、3,指出了方案的许多不足之处。

    A的发言,赢得了掌声,但一脸严肃的老板显然不高兴,只好说成立一个专班,由A牵头,修改完善方案。

    A以为得到了老板的赏识,熬了一个通宵,运用所学的专业管理知识,加上自己的见解,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但原方案已是面目全非。

    A兴高釆烈地在规定时限把方案修改稿送给老板时,老板面带微笑,连说:辛苦了,辛苦了!

    从老板办公室出来后,A满面春风,心想终于可在老板面前展露才华了,甚至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重用加薪。

    方案印发,仍然是老板提出的原方案,A熬夜劳神的修改稿却弃之未用。不仅如此,后来一些脏活、累活、费力不讨好的活都有A的份。

    几年下来,A不但未如愿升职,感觉越来越被边缘化,甚是焦虑。

    出头的椽子最先烂。有才华还须会说话,否则你就会变成″鸡肋″,甚至会危及职业生涯,乃至生命。

    02

    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广招贤才,杨修投入麾下,并被委于重任,但杨修为人恃才狂放,在讨论军机大事时,其意见屡屡与曹操相左。

    久而久之,曹操对杨修由敬而妒、而怨、而怒,称之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对于在军机大事上的语“怼”,曹操只好忍气吞声,必定杨修的"挑刺"是为了大局、为了″工作"。再说杨修的许多计谋,也的确"计"高一筹,谋划周全,无懈可击。

    虽杨修数犯曹操,但曹操只能把怨恨埋在心中,必定还要利用杨修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其实,杨修后来被杀头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场所说出了不该说的话。

    曹操怕人暗中谋害自己,经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帐中午睡,被子落于地上,一名贴身侍卫连忙将被子捡起准备为其盖上。曹操突然跃起拔剑将侍者斩杀,起床后佯装吃惊地问:“何人杀吾近侍?”大家面面相觑、如实相告,曹操遂掩面痛哭并发布命令厚葬。

    众人对曹操梦游杀人深信不疑,而杨修则在临葬时指着被杀侍卫的遗体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可以看透,但不可以说透。确要非说不可,也不可明说、直说。杨修虽然计谋超人,实不懂说话之艺术,故而“祸从口出”。

    03

    《韩非子》中有一篇《说难》,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非常难。封建时代,一个好的建议或一个批评,言者要准备有被杀头的后果。话讲对了,也许只是“片言”,却可能立刻晋入卿相之位;而话说得不合时宜,则可闯祸毁前程。

    唐代才子温庭筠,学问好,诗词好,名气大,出入于宰相令狐绹的书馆,被令相国奉为上宾。唐宣宗喜欢赋诗,有一天上朝,宣宗出的上句有“金步摇”,大家都对不上,温庭筠则以“玉条脱”对之,唐宣宗很高兴,便予以了赏赐。

    宰相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便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之并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其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常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对此,温庭筠后悔莫及:“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没有谁是不可以取代的!其实,温庭筠前途被毁,还是因为不会说话所致。

    04

    会说话,既不是一味高唱赞歌的谄媚逢迎、也不是“能把死人说活”的奸狡诡辩,既不是“说一半、留一半”的故弄玄虚、也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油腔滑调,而是因时、因地、因人,恰到好处,既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又不置人于尴尬。

    试想:假如温庭筠回复宰相的“请教”这样说: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出自《南华经》?我也记不太清楚。要么装作不知道,偷偷递个条子,也许令狐绹就不会奏他一本,说不准还会极力向皇上推荐他。假如A在方案讨论会上言语不那么直接,言辞委婉一点,或者会下单独向老板建言,也许老板会觉得A是一个善于思考、有责任心、忠于自己的人。

    有人说,魏征成就了李世民的英明,李世民造就了魏征的美名,并带来了“贞观之治”的辉煌。但现实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唐太宗“容谏”的宽广胸怀啊。

    所以,学会说话,事关关系融洽、事业成就、家庭和谐、睦邻友好,事关一个人在职场、官场、家庭等能否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图片选自网络,致谢拍摄制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春之原野:会说话,因时、因地、因人,恰到好处,既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又不置人于尴尬。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也很难!

      本文标题:悔读《南华》第二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ib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