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陆王心学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是明朝影响最大的学说,其学说里有四句教,被称为“心学四决”,这也是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具体内容包括: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
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
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求诸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
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什么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即"知行合一"。
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经常说“心不动则不痛”“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等等,为什么会痛?为什么会有失望?就是因为有私心,有欲望。
诚然,人生在世,房子想住最好的,食物想吃最贵的,生活质量想要最高的等等,但社会上的物质财富就这么多,可以每一个人都均等的享受吗?不可以。社会是公平的,每一个的付出与所得基本上都是正比的,用了十分力,却期待100分的回报怎么可能?
但在个人看来,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之后,或者目标太过远大难以实现之时,人的思想便会被其左右,从而因私心导致情绪多变,这是不快乐的源泉。
其实,人生中的很多困惑与难题都是自寻烦恼而来,若能凡事看开一点,少一点私心,秉持无善无恶,内心不为所动,不起波澜,怎么会有各种爱恨情仇大喜大悲?
我并非说有情绪不好,而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心态,规避一些负面情绪产生。
我是妍兮,一个有着超多梦想并坚信都能实现的热血女青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