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哲思
在对话中,可否穿越“意义溪流“?

在对话中,可否穿越“意义溪流“?

作者: 垦读者 | 来源:发表于2019-11-13 22:04 被阅读0次

    Day 102

    今天阅读第二章《论对话》第一部分。

    这个部分专门探讨了对话的本质。

    一、 词源上的启示

    伯姆从英语词源上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英语中,对话即dialogue,其中dia-的词根,表示的并非“两个”,而是“穿越”(这一点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此前的理解都是基于前者),他提到:“对话并不仅仅局限于两人之间,它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之中进行,甚至就一个人来说,只要他抱持对话的思维与精髓,也可以与自己进行的对话。”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对话范围,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二人,而是更加泛化。

    此外,对话意味着“穿越”,可以解释为,在对话时,对话者穿行于来自于对话者的“意义溪流”之中,对话之后,这条“溪流”带来了理解的更新。伯姆是如此阐述的:“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 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在对话进行之初,这些理解和共享并不存在。”简单地来说,对话之前,对话者之间缺乏某种理解,而对话使得理解得以更新,共识得以产生。

    对话带来的理解的更新,还使对话者之间产生一种联结。伯姆特意提及,真正的对话,是像胶水一样将对话者进行粘连的,因为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解和共识,是某种能被所有人参与和分享的意义”,当对话者经历穿越,达成了理解和共识,就有产生一种参与感、分享的体验,这种体验将人与人之间紧紧相连,从而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由疏离走向润泽。

    二、 与讨论的根本区别

    为了明晰对话的真实内涵,伯姆将对话与讨论进行了辨析。一方面,讨论是“打破,分裂”,尤其是当观点众多时,为了明确观点,需要通过讨论将其余观点一一打倒击破,而对话,如前文所描述,意在共享;其次,讨论意在唯一的胜利者,通过击败其他观点,从而让自己的观点主宰话语权,哪怕在过程中需要赞同某些部分观点,但是讨论的最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求胜——唯一的胜者,因此它具有排他性。而对话则不然,它追求的是多赢。“我们通过对话,来发现任何人身上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从而使每个人都从中受益。这样一种状态称做双赢,它无须在你我间分出个高低或输赢——不管是我赢还是你输,或者是我输你赢,都不需要”。既然对话能够使对话者得以理解和共享,那么对于彼此而言,都获得了对话的意义,这种意义无法也不需要比高下,而是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了价值。这就是共同合作,“在对话中,人人都是胜者。”

    由此可见,伯姆对对话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人类思考的观念及思维层次,他在文中一再提示,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对话,实际上是一种肤浅的表象的“讨论”、或者“交易”,我们距离真正的对话,还隔着思维观念的障碍。一般我们所认为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往往难以承受这种标准的检验,一则是,作为教师,与学生共享“意义之溪“本身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更多的时候,是以让渡一部分观点,而最终想要让教师赢得(比如在开放性思考上,教师往往会给出”标准的答案“),另外,教师通常想要在讨论中取胜,这种情况,更经常地发生在德育教育中,譬如班会现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对话中,可否穿越“意义溪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ak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