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在这里,子思讲的是,知己知彼,换位思考,和谐共处,以实现团队管理。我理解,中庸之道,就是高情商。
人与人相处,不仅要了解他人,更要了解自己,这是其一。
其二是“改而止”。大家在一个团队共事,有着共同的团队目标和价值观,即使他人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出现一些问题,指出来,改正了,就是好同志,这个切勿“宜将奋勇追穷寇”,做人做事都掌握一个度,恰到好处是最好。对于自己来说,也是这样。发现问题,立行立改,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就OK了,大可不必为此深深自责或内疚。我们要往前看,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抓紧调整状态,集中精力,做好下一件事情。
在这点上,我觉得杨军老师阐释得最好:“治人要以诚意正心为出发点,以格物致知为手段,以止于至善为目的,这样才能把人脉理顺,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
这既需要一个“忠”字,做事情全心全意,尽心尽力;也需要一个“恕”字,待人能包容、谅解、宽恕,有肚量;还要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前不久,与友闲谈时,曾讲起过伟人毛泽东在延安时的“两次挨骂”。一次是雨天打雷,击中了会议中的一位县长;还有一次也是打雷,击中了清涧县农妇武兰花的丈夫。结果,毛泽东“躺枪”挨了顿骂。中央社会调查部迅速将骂人的老农、农妇抓了起来,准备严惩。
毛泽东听说后,对中央社会调查部的做法很不满意,他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
毛泽东从群众的民怨骂声中深刻反思,查找根由,发现“确实公粮太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于是,采纳了米脂县开明绅士李鼎铭等11人提出的“精兵简政”的建议,并采取有力措施,迅速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广大军民,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
毛泽东在抗大演讲时讲到:“我们种田,生产粮食,是农人;做桌子,造房子,是工人;办合作社,是商人;读书,研究学问,是学生;懂军事,会打仗,是军人。这就叫做农工商学兵一起联合起来。”
我以为,这是对“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的最鲜活、最生动、最具体的诠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