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万松老人塔

作者: 永远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21-06-28 15:28 被阅读0次

    2021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西四游玩,偶然路过砖塔胡同,看见胡同口西侧有一个别致小院,就信步走了进去。

    没想到在这个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砖塔胡同口的院子里,竟然发现了一个流传近千年、造型别致的的古迹。

    它就是万松老人塔,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始建于元代,是北京古城的早期标志之一,是北京城区现存唯一的一座密檐式砖塔。

    万松老人,即万松行秀禅师,自称万松野老,金代河内(今黄河以北)人。他出家于荆州,是金元期间著名的佛教大师(属佛教支派曹洞宗)。行秀对诸子百家之学无一不通,尤其对《华严经》下的功夫最多,他精通曹洞宗的禅说,同时深通儒家经典,又长于机辩,年轻时就声名赫赫。他因是元朝中书令耶律楚材的老师,而声名鹊起,耶律楚材跟他参禅学习三年,执政期间推行了不少万松老人的主张。明昌四年(1193年)金章宗召见他询问佛道,并赐锦绮大僧衣一件;承安二年(1197年)又下诏万松行秀住燕京西郊仰山的栖隐寺,直到他81岁圆寂。

    万松老人圆寂后,后人为纪念他修此墓塔,塔原为七层八角密檐式砖塔。

    有史料记载:“塔初建之时,为七级,高丈五尺,不尖而平,年年草荣其顶,群号之曰砖塔”。

    但是,时间久了,生活在此的后人竟不知此塔因何而建。

    尽管如此,砖塔胡同周围还是相当热闹的。元代的北京城盛行杂剧,砖塔胡同以及附近的钱串胡同、玉带胡同和口袋底胡同属于核心区域,戏班、乐户、戏楼很多,你方唱罢我登场,喧闹异常。娱乐业比较发达的区域,餐饮业就会随之繁荣起来。万松老人塔四周竟然变成了酒肆、饭铺,而砖塔,也遭受刀磨人拍,历经二百年,未曾受到尊重和保护。

    到了明代,朝廷将专司音乐、戏曲等事务的教司坊设在了东城的演乐、本司胡同,砖塔胡同一带才沉静下来,而砖塔也到处长草、损坏严重。

    ………

    万松老人塔历近千年沧桑,经过了地震、战火和风雨洗礼,现仍保存完好,除了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是重要原因。

    历史上记载的大修有好几次。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砖塔进行了重修,把塔从七级加高至九级。塔上嵌有石刻一块,上书“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谷旦康亲王永恩奉敕重修”。

    清代砖塔重修采用的是新塔包旧塔的方式,即塔包塔。被包在里面的塔,是元代建的旧塔;而包在外面的塔身,是清乾隆年间修的新塔。

    民国初期,1927年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等人组成“万松精舍”,筹资整修砖塔,并加筑了围墙和门楼。门楼的石额书“元万松老人塔”,题首为“民国十六年重修”,落款为“番禺叶恭绰敬题”。

    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对砖塔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万松老人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砖塔焕然一新,巍然屹立。

    没想到吧,一座看似普通的砖塔,稍一挖掘就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我围着古塔转了几圈,又环视整个院子,这是一处看着很普通的院子,古塔矗立在院子中央,古塔左右都是厢房,厢房门上有竹帘,书店门口卧着一只花猫,懒洋洋的睡觉。看见房门口有个牌子:正阳书局。

    走进书局一看,原来是一家书店,主要经营有关北京风俗、文化、历史的书籍和小玩意。

    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四处随意堆放着搜集来的旧城砖、旧门墩、石鼓、石雕花盆或鱼缸、旧门板、旧八仙桌、旧椅子、旧屏风、旧木雕等。

    有人坐在院子里的桌子旁,喝茶聊天,有人坐在院子的木凳上发呆,我站在院子里会产生奇怪的感觉,厚重、古朴、神秘、文艺、现代、穿越.....都有,因为知道的人少,来的人不多,属于值得一看的小众景观。

    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见解不同,感受也不同。如果你来到这里,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更多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偶遇万松老人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wz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