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9166baa201a68065.jpg)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一个成语“一诺千金”,它的意思是指许下的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其实,这个成语是有典故的,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季布。
成语“一诺千金”就是从民间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演变而来。
季布,秦朝末年人,出生于楚地,此人性情耿直、仗义,好打抱不平,且信守承诺。
因为他乐善好施,广结善缘,所以结交了不少朋友,在当时小有名气。
楚汉之争时,季布是项羽手下的一名大将,他机智果敢、雷厉风行,曾助项羽打了很多胜仗。
他多次率兵攻打刘邦大军,几次令刘邦处于窘迫之境,为此,刘邦对其痛恨不已。
后项羽兵败,刘邦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斩草除根的机会,遂悬赏捉拿季布,季布只能到处躲藏。
季布虽然遭到通缉,但因他之前的善举,所以,许多人纷纷伸出援手,帮他渡过难关。
为帮其摆脱困境,朋友献计,把他当作刑徒卖给朱家为奴。
朱家人敬重季布,把他很好地保护起来,并帮其置办田舍,隐姓埋名、掩人耳目。
同时,朱家又通过关系运作找到汝阴侯夏侯婴为其求情。
朱家为季布向夏侯婴澄冤,以“臣各为其主用”的道理说明季布不但不应被问罪,实为贤能之士,并请他向刘邦上疏赦免季布。
刘邦自然是爱才之人,听了夏侯婴的一席话,觉得季布确实是个人才,便不计前嫌,大度地赦免了季布,并让他做了郎中。
后因其卓越的才华,刘邦又改封他做了河东太守。
楚地有个叫曹丘生的人,他善于辞令,能言善辩,他到处替季布宣扬令德,于是名声传了开来。
刘邦去世后,吕后当政,匈奴冒顿单于遣使者送来一封信给吕后,言辞极为不敬。
吕后读后大为恼火,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便召集群臣商量应对之事。
樊哙毛遂自荐说愿领10万兵马横扫匈奴,而其他人为了迎合吕后,纷纷拍手称赞。
但季布并不赞同樊哙的说法,他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带领40万兵马征匈奴尚且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现如今樊哙大言不惭说带领10万兵马就可横扫匈奴,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作为前车之鉴,秦朝灭亡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对匈奴用兵才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现如今汉朝还没有完全恢复,若对匈奴用兵极有可能重蹈秦朝覆辙。
吕后听完,便不再提对匈奴用兵之事,继续坚持刘邦当初制定的和亲政策。
季布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纳谏,当众怒斥哗众取宠、邀功请赏的樊哙,义正辞严,人皆震动。
他忠君爱民,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王朝的长治久安,甘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
他做人光明磊落,更是鄙视那些唯唯诺诺的小人。
而卢照邻作此诗,皆是表明了他对高洁志士,忠良贤能的敬慕与赞赏,对阿谀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初唐时期,战争频繁,皇帝好大喜功,臣属报喜不报忧,献谀之风抬头。
诗人的这首《咏史》就是对这种社会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今河北涿州人,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他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博学能文,起家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因病辞官。
卢照邻一生都无法施展自己的志向,早年还被人陷害,不幸入狱。其《释疾文》中说:“先朝好吏,予方学于孔墨;今上好法,予晚受于老庄。”
他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晚年又因恶疾缠身,痛苦不堪,乃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的文学造诣非常高,他曾写过组诗《咏史》四首,在这组诗里分别歌颂了汉朝的季布、郭泰、郑泰、朱游四个著名人物,表现了对当时社会不良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49c49e957cf6fdfc.jpg)
《咏史·季布》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
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唐·卢照邻
赏析
这是唐代卢照邻的诗作。分别咏怀汉代四位名人季布、郭泰、郑泰和朱云。
这首是第一首,写的是能屈能伸忠直孤正、不畏强权、正气凛然的大丈夫季布。
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层四个句子。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
钳:在脖子上加的枷锁。
隶:古代奴隶的称号。
诗的第一段概括了季布沦落为奴时的悲惨经历。
他跟从项羽起兵失败,又被刘邦悬赏捉拿,当作刑徒卖给朱家为奴。
朱家敬重他,把他隐藏保护起来,还给他置办了田舍,他隐姓埋名以种田为生。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
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公卿:三公九卿,为朝廷高级官员。
第二段,既写季布幸遇伯乐时来运转,同时也是赞赏夏侯婴举贤不疑、刘邦不记私仇的贤德。
按史书记载,朱家为季布向夏侯婴澄冤,以“臣各为其主用”的道理说明季布不但不应被问罪,实为贤能之士,并请他向刘邦上疏赦免季布。
刘邦赦季布为郎中,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扬令德,于是名声传了开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dbd434e9df868a0e.jpg)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第三段是写季布耿直忠正,当众怒斥哗众取宠、邀功请赏的樊哙,义正辞严,人皆震动。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出自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意思是季布的一句承诺比百两黄金还重。为下两句诗“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作铺垫。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处身:为人处世。
坦而平:指政治清明、国家安定。
最后一段以四句议论作结,赞扬季布的耿直英勇,抒发诗人敬仰倾慕的心情。
最后四句是对季布的评价,说他为人正直,在承平时代,大丈夫应该刚直不阿,一个唯唯诺诺只顾自保的人,算得上什么荣耀。
这里借季布的"孤且直",嘲笑封建社会那些"唯唯"、"无声"的"群公",显出季布是一个无畏的勇士。
全诗仅用了80个字,就使一个亦刚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
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经历概括,又有生动传神的典型事例的细致刻划,表现季布为国家为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
诗歌夹叙夹议,表明了诗人对高洁志士,忠良贤能的敬慕与赞赏,对阿谀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5bf727d6502de789.jpg)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