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险,不要“裸奔”(二)

作者: 鱼鲜支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14:55 被阅读147次

    为什么保险要早买呢?

    上一篇聊到很多人不愿意买保险,大多是限于观念的误区,认为买保险不吉利、没必要、不划算。但还有一类人——比如说像我——其实一直认为保险很重要,可就是拖着迟迟不买。

    为什么呢?因为老觉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保费会相应增加,但那时经济也更宽裕了,所以认为晚一点买也没有关系。

    然而,当我对保险的了解更深入一些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的想法大谬不然。

    且不说在这之前,自己和家人都处于没有保险的“裸奔”状态,很难抵御风险;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增加,买保险不仅越来越贵,而且越来越困难。

    保险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它和你的健康状况紧密相关。

    年纪轻的时候,身体几乎没毛病,可以轻轻松松地以“标准体”、“优选体”甚至“超优体”投保,享受最优惠的保费。

    随着时间过去,你体检的次数增多了,开始有一些身体指标稍稍跑偏;而你也陆陆续续治疗了一些小病小痛,留下了不少医疗记录。这时候,对你来说,总体上还是很健康的。可是,对保险公司而言,为你承保的风险已经大大增加了。

    网上销售的一些性价比特别高、可以自助投保的保险,此时你很可能已经买不到了。

    因为你将面对“健康告知”的两难情境:如实告知你的小状况(比如常见的血压、血糖偏高,轻度脂肪肝,乳腺增生,等等),那你可能会被直接拒保。可是,假如隐瞒你的小状况,又冒着很大的风险——即使现在投保了,将来也有可能被拒赔。所以,你不得不如实告知。

    于是,你只能选择有人工审核的保险。一般来说,它们的定价会稍高一些。

    根据你告知的事项,在核保之后,你有可能被正常承保,有可能被加费承保,也有可能被设定一些“除外责任”(比如,现在患有甲状腺结节,那么甲状腺癌一项就不保了),等等。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出的状况越来越多,你能够买到的保险就越来越少。而且,保费也会越来越贵,甚至出现保费和保额倒挂的情况——到了那个时候,买保险已经不如存钱了。

    正因为如此,买保险要趁早——趁你年轻,趁你健康,趁你有资格。

    Tips:

    1. 虽然要趁早,但买保险有一个原则:“先大人,后小孩”。先给家庭主要经济支柱投保,再给孩子投保。有些父母爱孩子心切,倾尽全力给0岁的孩子保障终身,而大人却尽数“裸奔”——这其实是不明智的。毕竟,当大人出事的时候,孩子的基本生活和教育费用都成了问题,谁来为Ta续交保费呢?

    2. 完成“健康告知”要讲智慧:既要诚实,也要有所保留。被问到的问题,一定要如实回答;而没有被问到的问题,就不要主动告知了。

    3. 近期有体检和买保险的计划,那就先买保险再体检——以免查出什么小毛病,健康告知时就尴尬了(当然,投保一些保额较高的保险,保险公司会在承保前安排体检)。

    4. 别把社保卡借给他人就医、购药。因为这些都会记入你的个人病历。将来若想要证明“你虽然购买了降压药,但并没有患高血压症”,是很困难的。

    5. 文中建议不适用于高净值人士。高净值人士可以任性,可以用资产抵御风险——虽然保险对高净值人士来说同样很有用。比如,保险受益金能避免债权追偿,合理规避所得税、遗产税,完成财富传承,等等。


    别买有理财功能的保险

    前面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在说:买方对保险的认知有偏差。难道卖方就没有什么问题吗?不是的。

    中国人买保险的热情不高,很大责任在保险公司。

    对普通人来说,保险知识太繁杂了,学习起来很费力。而保险公司,也乐得客户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当它们关心“卖出了多少保险、赚到了多少钱”,远远胜过关心“客户是否得到最合适的保障”,那么,保险的不受待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保险公司不好好卖保障,而是改行卖理财。

    就像上一篇文章谈到的,人们都有“损失厌恶”的心理:一想到如果保障期内没出险,保费“打水漂”了,很多人就心痛死了。

    而保险公司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推出各种有理财功能的保险。它们听起来都非常美好,非常吸引人:不仅提供保障,而且返还本金、送祝寿金、还有收益,各种“分红”,各种“万能”……

    听了这些忽悠,投保人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好像保障本身是免费的,还返还了本金,还赚了钱,不买白不买啊。

    可是,细想想,哪儿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呢?保险公司又不是做慈善的。

    这类理财型保险有三大缺点:

    一是保障不够。有了各种返还和分红,它的基本保额就不可能定太高,否则保险公司要亏本了。可是,我们买保险,本来就是为了买保障、抵御风险。所以,作为一款保险产品,理财型保险其实违背了初衷。

    二是收益太低。理财型保险的年收益率是不确定的,其中大多数位于2~3%之间,还比不上货币基金(现在年收益率在4%左右),也比不上十年期国债(现在年收益率是3.91%)。所以,作为一款理财产品,理财型保险缺乏投资价值。

    三是保费太高。这类保险往往要比纯保障型的保险贵得多,加重了目前的经济负担。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下,这实际上是用现在宝贵的现金流,换取未来不那么宝贵的收益。

    因此,别买有理财功能的保险。让保障的归保障,理财的归理财。

    Tips:

    1. 对普通人家来说,纯保障的消费型保险,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它能用有限的投入,换取更大的保障,充分发挥保险最基本的抵御风险的作用。

    2.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当然保额越高越好,保期越长越好。但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足够的保额(此刻就能获得的保障,才是最重要的)。待经济更宽裕时,可以再补充投保,同样能延长保障期限。

    3. 交款期限越长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放大保险的杠杆功能。例如,小张投保一份保额为50万元的重疾险,趸交(一次性交清)的保费是12万元,30年交清的保费是21万元(每年7000元)。看似趸交更划算。但试想,若他在投保一年内出险:选趸交,相当于交了12万元,获得50万元赔付,杠杆比约为4倍;选30年交清,相当于交了7000元,获得50万元赔付,杠杆比达到70多倍。尤其,很多重疾险都有“轻症豁免”条款:如果确诊重疾轻症,余下的保费就不用续交了。所以,尽量延长交款期,就显得更重要了。

    (待续。下一篇会聊一聊几款性价比较高的保险。)


    推荐阅读:

    要保险,不要“裸奔”(一)

    要保险,不要“裸奔”(三)

    要保险,不要“裸奔”(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保险,不要“裸奔”(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ll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