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是因为人太多吗?

作者: 鱼鲜支 | 来源:发表于2017-01-13 17:14 被阅读34次

    如果对近十年的海量信息进行一次语汇频次统计,分析这个时代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医疗很可能会排进前三(我猜另两个是教育和房价)。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就是千头万绪,既不太好说清楚,也不可以说太清楚。

    所以,关于“看病难”,我不打算面面俱到地分析,而只想说清楚一个小问题:看病难是不是因为人太多?

    为什么想说这个小问题呢,因为每次和朋友聊起看病难这个话题,总会有人在讨论即将结束的时候哀叹一句:“唉,人太多,没办法!”这声无奈的叹息总让我感到极度无奈。

    我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抱着这样一个既定的观念:“人口基数太大”可以解释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看病难。他们认为:中国人口太多了,医疗资源有限,满足不了需求,这才是看病难的根本原因。

    这种解释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一方面很符合病人的感受:看病挂不到号,而且就诊、检查、取药、治疗……处处都要排队;另一方面也很符合医生的感受:无论如何加班加点,都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那么,看病难真的是因为人太多吗?这个问题太有迷惑性了,所以很值得我们花点时间聊一聊。


    “人口太多,所以满足不了需求”——这论调,听起来似曾相识。过去,我们也曾担心过:“人口太多,养活不了这么多张嘴”。然而,后来事实如何呢?我们不仅养活了,而且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奇怪吗?不奇怪。道理很简单:我们来到这个世上,难道只带了嘴吗?我们还带着双手和头脑啊!这么多人口,不只是这么多张嗷嗷待哺的嘴,而且也是这么多双勤劳的手、这么多颗有智慧的头脑。我们能劳动、能创造,能生产出足够的食物来养活自己。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是被自己养活的。只要没人阻止我们养活自己,我们就能自己养活自己。

    人口多,不仅增加消费的需求,同时也增加生产的供给。


    同样的道理,如果成为医生必须具有某种天赋和素质,那么人口基数越大,适合成为医生的人也就越多。

    也就是说,人口多,一方面造成医疗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有条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医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去满足这种巨大的需求。

    因此,人口多,不是造成“看病难”的原因。看病难是因为:一方面,人多需求大;另一方面人虽多,却没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医生,没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


    作为非从业人员,我仅看到这些公开数据:

    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和美国医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edical Colleges)发布的数据,2014年,美国每10万人口有效医生数量为265.5人。要知道,美国的数据并不理想,其医生紧缺的状况已经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关注。

    注:美国医生紧缺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通过严格控制医生执业资格认证标准,抬高从业门槛,限制从业人数。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保证医疗质量、维护患者利益,但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医生群体的超高收入水平。而这种情况,在中国显然并不存在。

    然而,与美国并不理想的数据相比,中国的数据更不理想: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每10万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仅为212人,远少于美国。可见,中国医生的总数是十分紧缺的。

    而在医疗水平较高的大医院,中国医务人员的紧缺状况则更为严重。北京协和医院年出院病人为8万余人次,职工总数为4千余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年出院病人为4万余人次,约为协和的一半;而员工总数为8千余人,约为协和的2倍。对比同等数量住院患者的医务人员配备,协和医院比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少了约75%。


    那么,我们要追问:13亿人当中,有那么多适合成为医生的人,为什么并没有成为医生?那些本该创造出来的优质医疗资源,为什么并没有被创造出来?

    首先,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下,医生远不是一个吸引人的职业。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医生的执业状况:

    第一,工作压力大——压力来源主要包括:一,工作量过大(加班、值班是家常便饭,连正常双休日、法定假日都不能保证休息,更不要说带薪休假);二,医疗纠纷;三,患者期望值过高(中国患者通常对医疗效果抱有非理性的期望,要求医生必须“人定胜天”)。

    第二,收入偏低且损害尊严——66.1%的医生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很多医生在调查中表示:应当提高医生合法收入,让医生获得有尊严的劳动报酬,而不需要通过红包、回扣寻求灰色收入(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对医生的双重侮辱:先是不给医生应得的劳动报酬,逼着医生从灰色渠道获得收入,然后又反过来指责医生道德败坏)。

    第三,医疗暴力问题日趋严重——59.8%的医务人员遭受过语言暴力,13.1%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近年来,伤医案件宗数逐年增加,杀医案件频现。


    基于上述原因,在被调查的中国医生中,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高达64.5%。

    有意思的是,美国Medscape医生收入调查显示,64%的美国医生表示:如果从头再来,还是会选择从医。——与中国医生的职业满意度形成鲜明对比。

    医生的职业吸引力减弱,明显反映在人们升学和就业的意愿上:愿意学医和当医生的人少了。这不仅使潜在医生的数量减少,而且使其质量也会不断下降。

    那些特别优秀、本来立志当医生的人,现在可能会“三思而后行”了:我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学金融,进银行、证券公司呢?为什么不学工科,进科技企业呢?所以,适合成为医生的人,很可能不愿意成为医生了。


    其次,公立医院的编制是个紧箍咒,使它无法容纳更多的好医生。

    在现有体系下,公立医院一家独大,在医疗、培训、科研等方面都占尽先机。一名医学生毕业后必须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还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然会挤破头也想进入公立医院。但是,想要进入公立医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编制总共就那么多,其中还要安置不少关系,完全凭实力招收的医生名额是很有限的。

    所以,一面是公立医院医生紧缺,另一面是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两种看似不可能的矛盾现象,就这么真真实实地同时存在着。


    最后,公立医院只不过是各级卫生行政机关下属的小车间,没有自主权,也谈不上发展。

    一家好的医院,优秀的医学毕业生想进去当医生,因为它的培养能力强;大批的患者想进去看医生,因为它的诊疗水平高。既有供应,又有需求,这本是一桩两厢情愿的事。可是,这家医院能自主扩大规模吗?能去异地建立分院吗?都不能。

    它用人、用钱、经营管理的权力,都控制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手里。那它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生呢?如何创造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呢?

    而且,在没有自主权的情况下,当然也就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试问,它又有什么内在动力去创造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呢?——能把现有规模运行下去,别出什么事,就算好了。


    你天马行空地想一想,假如协和、华西要去你家附近建分院,你欢迎吗?当然欢迎。

    会有无数投资者捧着钱要给这家分院投资;会有无数优秀医生和医学毕业生要向这所分院投简历;会有无数患者和患者家属排着队要去购买这家分院的医疗服务。

    有钱、有人,又有市场,这件事为什么办不成呢?为什么这些资源没有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家又一家的高品质医院呢?

    只能说,不为什么,因为规定了不可以。


    因此,看病难的症结不在于需求太大,而在于供应不足。

    如果不改革医疗卫生制度,就不可能改变医生的处境,不可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不可能创造出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不可能满足13亿多人口的医疗需求,不可能彻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这就是病因所在吧。

    很多问题都是“管太多”造成的,怎么可能用“管更多”去解决呢?

    可是,只听到还有多少人在呼喊:“XX要多管管……”


    推荐阅读:

    号贩子暴力伤医之问:是谁把他们引入医院的?

    打破“观念的牢笼”,活得更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病难是因为人太多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uj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