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或许是最没有资格谈这个话题的媳妇!婚后与婆家人两城生活。
婆家人先生兄弟姐妹六个,他排行老四。分别是大哥、大姐、二姐、五弟、六弟。
目前家庭成员四十六人,五辈同堂。分别定居在中国的七大城市,职业为工农商、解放军和学生。
庞大的家庭,妯娌、婆媳、女婿、姑嫂、兄弟,五世同堂;之间的相处,来自不同的人文饮食习惯差异,生活中难免会有小的摩擦和磕磕碰碰。最操心的莫过于我的婆婆,协调沟通平衡权重,家里家外一把手,委曲求全,吃苦耐劳。
婆家人我结婚时,先生奶奶已九十高龄。微微驼背的腰,柱着手仗。老人家耳不聋眼不花,精神抖擞一口白牙。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穿衣搭配干净利落,古人云;家有一老胜于一宝,但是先生的老家是讲老人吃子孙,意思是长寿的老人,对于子孙寿命有影响。我是远嫁的媳妇,自然对这里风俗有点好奇和质疑。
奶奶对我很好,其他家庭成员不在时,奶奶会从床头的箱子里给我拿些点心吃,虽然我会怀疑这些食品是否已过保质期,但是碍于奶奶的情面还是会吃下去。有时奶奶会拉着我的人,让我看镜框里的黑白照片,还会详细的给我介绍照片上每位成员,从小到大的事情。吃完饭后拉着我的手,到周围邻居家串门,逢人就介绍我是她的孙媳妇,讲的奶奶自己幸福的像花儿一样。奶奶很喜欢笑,婆婆讲奶奶心很大,不计较事。她嫁过来四十多年婆媳间没有吵过架;让我这个刚刚嫁过去的媳妇对家有了归属感。和家风的了解,奶奶一辈子生了五个儿女,生活所迫饥荒年饿死了二个儿子,余下的三个儿女,一位解放军连长,一位农民,一位经商,奶奶晚年生活幸福指数比较高。应验一句;喜欢笑的人,运气好。
公公人很实在,勤劳善良,地道的农民。不喜欢讲话。平时口袋从来不会有超过一百元的现金,婆婆讲口袋里钱多会丢掉的,一辈子养成这样的习惯,现金不超一百元。公公把我当作姑娘一样,吃饭的时候总是不让进厨房,让我和奶奶先坐下。他把碗筷全部放好,然后对家里人讲,丫头刚刚到新家,也住不了几天就回城了,做饭洗衣服,这些事情都不可以让她干。
听先生讲;公公出苦力可以,不会卖东西,几乎没有走出这个小镇子。因为他会迷失方向,有次婆婆让公公去卖梨,大早上拉一车梨外出,傍晚回来车子上的梨子少了一大半;婆婆认为梨子是卖出去了,结果仔细问才清楚,梨子都让公公送给周围的熟人吃了。
婆家人婆婆很会处事,非常有领导能力。先闻其声后闻其人,用先生的话讲;妈妈话多,刀子嘴豆腐心。
婆婆十七岁嫁人,开始领家过日子。养了六个子女;六子女中,两位老板,一位大学生。她用来教育子女的家训时;一切靠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
六十年代,婆婆靠从乡下收购特产,倒卖到城市,来维持家里的开销和孩子们的学费。被大队知道还会被批判;医院走廊、公共厕所、车站、码头、拉煤拉货的火车,都是她夜餐风露宿的地方,为的是可以节省开支。就这样婆婆成了在外抛头露面的女人,公公成了在家照顾孩子的男人。
先生对我讲;有时候村里人也会笑话公公,你这个男人真没有用,让老婆养着,公公总是好脾气的回复。这叫发挥个人所长,不淹没人才。
公公对婆婆很好,一辈子都称呼婆婆的名字,而不是;孩子他娘。先生讲他记忆里父母不吵架,只会分析事情,在根据问题权衡利弊做决议。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很大,小事情婆婆做主,大事情公公做主。
我新婚在家的几天日子里,婆婆和我聊的最多的话题是;你喜欢吃什么饭,偏什么口味,小远;我先生的小名;小远他会做饭,你要喜欢吃的让他给你做。家里的特产多,需要的给我电话,我给你寄过去。不要乱花钱,以后有孩子了,花钱的地方多了。以后回来也不要带东西,城市里东西贵。放假常回家来玩,我们都会想你的。
婆家人先生的大哥,比先生长的帅。年轻的时候是标准的型男,目前经营一家跨国物流公司。公司效益一般,听先生讲;大嫂不识字,是按照婆婆意愿娶的媳妇。大哥十二岁那年,村里分自留地;条件是,家庭中有马上要结婚的儿子,会多分几块田地,可以备用给儿子盖婚房。婆婆家里有四个儿子,本来他们村自留地就严重缺少。
这段时间恰巧有媒婆给大哥提亲,女方勤快持家;家境好;和大哥同岁,相貌比大哥差。最关键的是女方不要任何彩礼,今天选日子,明天就同意嫁过来;迎合了村里分自留地的硬项标准。
婆婆和大哥讲,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这媳妇我满意,家有贤妻夫祸少,我给你选择的媳妇没有错,相信你妈过来人的阅历。讲;你奶奶年轻的时候,没有相亲这一说法,结婚以后才知道对方长个什么样,不也是过一辈子。
就这样大哥非常不情愿的娶回了大嫂,拿回了村里的自留地。结婚那天;大嫂娘家陪嫁很多嫁妆,虽然大哥对她大嫂没有好脸色,但是她自己还是感觉对未来很有信心的。婚后大嫂和大哥去了她亲戚经营的物流公司上班,后来大嫂把娘家的陪嫁投资了做生意的本钱,自己也注册了物流公司。
我们结婚第二天,大哥大嫂因为公司离不开人,就回去了。临走前大哥对先生讲,好好对待弟妹。这媳妇是你自己挑的,值得你深爱一辈子,大哥仿佛还在怀旧当年的自己,先生对我讲大哥真有意思,都过了大半辈子他年轻的事情还没有忘却。
婆家人先生讲大姐读书最少,吃苦最多,因为姊妹多。大姐只读了三年级就下来帮家里干活了,老五、老六、都是她抱大的。洗衣服做饭,带孩子。用婆婆的话讲,家里孩子多,总归要有一个为家庭而自我牺牲的。大姐结婚后,承包了三十亩土地,养殖了三百头猪。成了农民代表楷模,弟弟妹妹都很拥护她,感恩她从小对家庭的付出。第一次去她家吃饭,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装的都快要出盘子边了。大姐没有华丽的语言和表达,只有实实在在行动。
二姐是个美女,先生讲二姐,从姑娘时就喜欢做梦。有一颗长不大的少女心,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内涵。好吃懒惰,一母所生和大姐性格有天壤之别。我们结婚的当天,我穿着婚纱下了婚车。二姐一脸嫌弃的对先生讲,知道嘛;穿白色婚纱就是穿孝衣,代表家里会死人。先生拉着我的手绕开了二姐,小声对她讲今天是我的婚礼,你不要搞事情。婆婆看到了我的不开心,马上快步走到我面前,大声的对来参加婚礼的宾客讲,我二儿媳妇是城市的姑娘;她本来要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穿红棉袄的,我没有同意,媳妇是城市的我们新事新办,婆婆帮我转回局面。后来我结婚回城后,二姐来让我帮忙找工作,我也帮她安排了工厂里上班,但是关系依然没有这么的融洽。
老五是军人,喜欢用军人的文化和别人打招呼。他和先生是孪生兄弟,或许是爱屋及乌的原因吧,我和他相处的特别好。结婚在家的几天里,他经常去我们婚房聊天,全然不顾我和他的身份。从生活聊到职业追求,社会观点,人生价值取向,未来生活规划服饰流行趋势。还很严肃的对我讲,如果我早认识了,或许新郎就不是老四了。先生批评他讲,过了过了,讲错话了要给你嫂子赔礼道歉,老五讲以后嫂子就是我哥们了,我点点头,OK.
我结婚时老六;十四岁。听婆婆讲老四是带环内意外怀孕的,我看他的时候很害羞,他不叫我嫂子,而是亲切叫我林娟姐姐。他对别人讲,我嫂子是城市人,不会讲我们家乡话,穿着你们姐姐都没有的漂亮衣服,我林娟可漂亮了。走路身子很直的,喜欢看书喜欢笑。以后我长大了要和二哥一起去城市生活,娶一个像我林娟姐一样好看的老婆.
婆婆骂老六人小鬼大,我婚假结束回城时,老六去读书了,听婆婆讲,老六放学以后回家就哭了,还要搬到我新婚的房子里住,先生帮我回复了婆婆,林娟姐姐家新房子留给你将来娶媳妇用,你现在一人先去住着吧。
婆家人七天婚假很快结束了,带着婆家的祝福和叮嘱回城上班了。结婚半年内;婆家人除了老五和老六其他成员都没有来过;我们城市的家。
一是我们和我爸妈住一起,二是公婆感觉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担心我父母会嫌弃他们。先生的话讲,公婆讲只要我们过的幸福他们就开心,有时间多回家去看看,他们就满足了。不想让儿子因为二家的家庭条件各方面差异而影响了他的生活。
小长假和国家法定节日,我们就回乡下去看望家人。每次我都会提前好多天准备行李和给全家带的礼品,虽然堵车的长途跋涉很幸苦,但是回到家,受到婆家的人;热情款待;心里一直都会暖暖的。
婆家得知我们要回去的几天里,同样是各种忙碌。给我洗嗮床铺,家里卫生的清洗。公公会列上我们回家这几天的菜单,虽然我每次回家前都会要求;我们只要吃家乡的绿色食品即可家里有啥吃啥,但是公婆嘴里答应着,其实会精心挑选最精致的招待我们。回城时还会给我们带很多农产品,这些都是他们平时在家不舍得吃,或者从别人买过来的,每次回城车子后备箱都放的满满当当。
得知我怀孕的消息,公婆又开始给孩子准备手工式的小衣服,他们认为小孩穿老人做的衣服好养活。
更不可思议的是,从来不愿意来我们城市家的公公,间隔两个月就会给我们送来,家乡的牛肉羊肉、鹅蛋鸭蛋和鸡蛋,还有我喜欢吃的手工红薯粉条。每次过来后都是睡沙发,从来不愿意睡我们家客房,鞋子永远放在门外面,我好几次帮他你收进来,他又拿出去。每次都是住一夜大清晨就回去了!我有时候在想一直都没有走出小镇子的公公,如今为了我们千里迢迢离开家来到了大城市,他这种使命感来自何方。
婆家人怀孕期间,婆婆隔三差五打电话过来询问我的味蕾反应。让我好好休息,不要上班。想吃啥就买啥,先生如果惹我生气,就告诉她,她会教育先生。
我爸妈原来是非常排斥乡下人,因为他们担心婆家会不可理喻胡搅蛮缠,现在爸妈可欣赏我婆家人的做事风格了。
当同事或电视剧里,有出现媳妇与婆家人相处不融洽的事情,我都在思考,媳妇与婆家人相处真的没有大家讲的这么复杂。
嫁给他要接受他的家人
爱儿子要先从疼媳妇做起
我和婆家人都没有花语巧语,都是用最实实在在最本质的相处方式对待着彼此。
因此我们结婚十二年了,并没用出现过与婆家人的矛盾。进门后、公公叫我丫头,通知家人不可以让我去下厨房,吃饭时像对待尊贵客人一样优待我。
婚礼现场婆婆为我平息了白婚纱事件,老六把我当姐姐,大哥要先生深爱我一辈子,老五把我当作朋友一样相处。
大姑姐属于嫁出去的人,有婆婆公公出面他们不会做出格的事情。
虽然年事已高的奶奶已过逝,但是老人家把这一生她的过往今来全部和我讲了个边,没有一点顾虑和掩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