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爵士和费迪曼教授推荐的国外经典名著:“读过的和没读过的,很想读的和不太想读的”
@笑独行[文]
就像我们会错过追求某个心仪女人的最佳时间或错过与某个心仪女人的最佳结合时间一样,在读书和藏书的领域里应该也是有这样的事情的。
——题记
花城出版社1981年6月初版、“内部发行”的《书与你》和《一生的读书计划》用纸和装帧都不太讲究,封面设计是一样的年过五十突然又很想读一些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没读过的国外一流文学和人文经典名著了。因为作为一个在骨子里还有点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大叔我觉得有些自己认定不但值得读赏而且必当读赏的一流文学和人文经典名著,如果到死都没读过,欠债太多难以清偿,成为一个“烂尾工程”,那是没法跟自己的灵魂交代和闭不上眼睛的。
于是,恰逢上科文《书香文丛》主编秋禾兄出于提携同窗师兄弟之情向我约《书林揽秀》一书稿,我就在感佩之余引以为“强劲东风”,勉力对个人此生在读书与藏书之间留下的“糊涂账”作了一番清算和审查功夫。
其间,我首先想到的是列出自己“过去没读过,如今很想读的”书名。随后因考虑到自己当时已经52岁,而且已经至少十二年没怎么正经读书了,于是在经过反复斟酌权衡后,将“过去没读过,如今很想读的”国外一流文学和人文经典名著限定为52种。
首先是一批文学类名著,计32种:
【古代文学一种】荷马的《奥德赛》;
【中世纪文学两种】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但丁的《神曲》;
【十八世纪文学五种】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斯特恩的《项狄传》、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歌德的《浮士德》;
【十九世纪文学十七种】简·奥斯汀的《爱玛》和《傲慢与偏见》、斯汤达的《巴马修道院》、巴尔扎克的《贝姨》和《驴皮记》、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萨克雷的《名利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梅尔维尔的《白鲸》、左拉的《娜娜》、《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汝龙译)、梅瑞狄斯的《利己主义者》、巴特勒的《众生之路》;
【现代文学七种】纪德的《伪币制造者》、维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和《到灯塔去》、托马斯·曼的《魔山》、德田秋声的《缩影》、加缪的《局外人》、波伏娃的《人都是要死的》。
其次是一些非文学类人文经典,计20种:
【哲学与伦理学六本】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
【历史学与美学四本】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
【政治学与社会学六本】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乔治·奥威尔的《1984》、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神学与宗教学两本】《圣经·旧约》、毗耶娑的《薄伽梵歌》;
【自传与回忆录两本】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卡萨诺瓦的《我生命的历史》。
当时脑子里想的是:平均每月读一本,需要花四年零四个月时间才能读完这52种书。
为了确认必读和可读,杜绝遗漏和错误,我又想到重新找出英国作家毛姆(W. Somerset Maugham)爵士在《书与你》(Books and You)中推荐的西方文学名著清单和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Clifton Fadiman)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The Lifetime Reading Plan)英文版第四版中推荐的世界人文经典清单,确认如今不断浮现在我脑海的这批国外经典名著大体上都是一流的,同时我也基本上没有遗漏自己仍然有意愿读赏的国外一流经典名著。
因为,我早年关于国外一流文学和人文经典名著必读书的概念,除了小部分得自包括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吉田精一的《现代日本文学史》、埃文斯的《英国文学简史》在内的大量文学史类书籍和包括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在内的少量哲学史类书籍外,应该说大部分都是得自这两本导读书目类书籍的。
还记得我是大学时代在北京五道口外文书店的“内部书店”里买到由花城出版社初版于1981年6月、仅限于“内部发行”的这两本导读书目的(其中《一生的读书计划》的中译所据当为英文版第一版,还只是推荐西方经典名著),当时曾仔细检读过一遍,尤其认同毛姆爵士的读书主张和选书见解,只是由于这两本小书用纸和装帧都不太讲究,甚至可谓相当粗陋,所以很快就被仿佛习惯于不断地在买书与剔书之间消耗精力和浪费金钱的我当作旧书处理掉了,应该是这样。
与此同时,我还找来法国《读书》杂志综合阅读专家皮沃(Bernard Pivot)、蓬塞纳(Pierre Boncenne)在《理想藏书》中推荐的世界经典名著清单和美国文学批评家布鲁姆(Harold Bloom)教授在《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中推荐的西方文学名著清单作为补缺补漏的参考依据(主要是为了查找自己曾经认定值得读赏且必当读赏而急切之间又很有可能没想起来的国外经典名著书名,事实上,以上列举的52本书已经过我深度斟酌必读性和多方考量可读性,以保证在自己所掌握的标准和尺度条件下不存在太离谱的遗漏和太跑调的错误)。
其间,我所掌握的确认一本国外经典名著是否值得读赏且必当读赏的标准和尺度无疑是带有强烈的个人喜好色彩的(有些标准还可能是难以言说的,或者是不便明说的),主要以自身的审美趣味和读书经验为出发点,并非十分严谨,但说到底却也是站在一个重度爱书人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心智眼光去斟酌考量一本国外经典名著的必读性和可读性,同时与我深受毛姆爵士读书重在悦心冶性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无关系(我把毛姆爵士的读书主张和选书见解归结为:有感有得堪自重,自欺欺人招人嫌。不爱畅销重经典,读书所为思与言)。
随后,我又以毛姆爵士和费迪曼教授的推荐为主要依据,对我“过去没读过,如今已不太想读(即不再有或不够有意愿读赏)的”国外经典名著(主要是指一流的)作了一番“清审”,同时以毛姆爵士推荐的西方文学名著必读书为例,以偏概全地缕述自己“过去没读过,如今已不太想读的”国外经典名著到底是什么情况。
在《书与你》中,毛姆爵士总共提及了50本西方文学名著(其中三本“英国诗选”合起来算一本,这个“本”是“种”的概念,我在该清审报告中所用的“本”字也都是“种”的概念),但他真正推荐的西方文学名著则是38本(分英国文学、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大陆文学和美国文学等三个部分);而在《一生的读书计划》英文版第四版中,费迪曼教授推荐的世界人文经典(首次包括中国和东方人文经典)则分为五个部分,合计206本,比单纯推荐西方人文经典的英文版第一版多出了99本,也就是总数几乎翻倍增加了(英文版第一版分古代、中世纪、戏剧、小说、诗、历史·传记·自传和现代作家等七个部分,合计推荐西方人文经典107本)。
如上所述,毛姆爵士在《书与你》中真正推荐的西方文学名著必读书实际上只有38部,具体分别为:
【英国文学15本】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斯特恩的《项狄传》、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吉本自传》、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巴特勒的《众生之路》、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德尔庄园》、哈兹里特的《席间闲谈》(Table Talk)、萨克雷的《名利场》、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特罗洛普的《尤斯蒂斯钻石》(TheEustaceDiamonds)、梅瑞狄斯的《利己主义者》;
【欧洲大陆文学14本】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蒙田随笔》、歌德的《威廉·迈斯特》、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普莱沃的《曼侬·雷斯戈》、伏尔泰《老实人》(《憨第德》)、卢梭的《忏悔录》、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司汤达的《红与黑》、福拜楼的《包利法夫人》、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
【美国文学9本】《富兰克林自传》、霍桑的《红字》、爱默生的《英国人的特性》、爱·伦坡的《金甲虫》、亨利·詹姆斯的《美国人》、麦尔维尔的《白鲸》、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帕克曼的《俄勒冈小道》(The Oregon Trail)、惠特曼的《草叶集》。
首先,其中夹注英文书名的三本书是我至今也不了解内容的,哈兹里特和帕克曼两位作者我更是闻所未闻,凭着经验和直觉,如今我也不认为有必要去搞清楚了。
其次,《吉本自传》、《曼斯菲德尔庄园》、《堂吉诃德》、《威廉·迈斯特》、《父与子》、《追忆逝水年华》、《富兰克林自传》、《红字》、《金甲虫》、《美国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十一本书是我早年通过综合考察后认定缺乏意愿读赏的(请允许我不说具体理由,否则那就太为难我也难免没完没了了),所以也从来没买过甚至根本没想买过,至今我也仍然认同自己早年的感受和认识。
其间,值得一提的是,《曼斯菲德尔庄园》我还是觉得不远如《爱玛》和《傲慢与偏见》,虽然这三本小说我都没读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和风格是我凭直觉以为不太喜欢的,也许还是因为我缺乏足够的幽默感;《追忆逝水年华》是我觉得可能跟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样很难读懂也不太值得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弄明白的,而且篇幅也大得让我看着很害怕,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代表作我倒是都买过,虽然至今也没正经读过一本;《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我也是觉得不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虽然这两本小说我也一样都没读过。
然后,《汤姆·琼斯》、《米德尔马契》、《战争与和平》、《草叶集》等四本书是我早年非常认可的一流经典名著,应该说至今也仍然非常认可,但却实在是下不了决心再去读赏了。我想,说到底,这就叫缺乏足够的意愿吧。
然而,面对《汤姆·琼斯》、《米德尔马契》、《战争与和平》、《草叶集》等四本书,如今的我又为什么会缺乏足够的意愿去读赏呢?扪心自问,其间固然有这四本书的篇幅都比较大的因素(特别是《战争与和平》),因为我从早年开始就非常害怕看到大部头的书,哪怕是一流文学名著(从个人读赏经典名著的历史上看,我读过的五十万字以上的文学名著也确实屈指可数,而五十万字以上的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名著则更是一本也没读过),但这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至少说《汤姆·琼斯》、《米德尔马契》、《草叶集》的篇幅太大就可能让人觉得有点牵强。
而且,《汤姆·琼斯》的张谷若译本(《弃儿汤姆·琼斯史》)我是早在九十年代前期就已经收藏了的,《战争与和平》更是早在大学时代就收藏过高植译本,虽然没过多久就被我当作旧书提到当年的北京海淀中国书店去卖掉了,但如今我看到在读书网友中备受推重的草婴译本,却还是有点禁不住收藏的欲望,而《草叶集》中的诗歌则其实我还部分地读赏过。
也许应该说,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错过了读赏这四本书的最佳时间吧,首先是大学时代,其次是紧接着的某高校图书馆供职时期,一旦陷身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丢掉了“救身圈”,人就劳碌了,而且过了三十岁,想法也多了,于是心就浮躁了,注意力就更难持久集中了。关于这一点,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书友与我有相似的感受。我想,就像我们会错过追求某个心仪女人的最佳时间或错过与某个心仪女人的最佳结合时间一样,在读书和藏书的领域里应该也是有这样的事情的。不是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与以上所述大致相同或相似的理由和原因,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英文版第四版中推荐的207本世界人文经典,我“过去没读过、如今已不太想读的”数量就更大了。而之所以要加上这么一句貌似毫无必要的“自爆家丑”的话,则是因为我之所以要对自己“读过的和没读过的,很想读的和不太想读的”国外一流文学和人文经典名著作这番清算和盘点,目的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为了“忏悔”(虽然我并不信仰上帝,心中却也并非没有自己信仰的“神祇”)。
作者注:该文系摘要改编自陈致成读藏学思小集《书林揽秀》上辑文稿《读过的和没读过的,很想读的和不太想读的——关于国外经典名著读藏的旧账清算与欠债忏悔(上篇)。原文写作于2016年6月18日至30日,同年7月两次修订和订补。又及,该文摘要改编所据原文在收入《书林揽秀》时因为失校,在《过去读过,如今仍然认可的(下)》一节的“【哲学与伦理学十六本】”段落中,“威尔逊和麦克劳林的《为什么爱情不能持久》”这一列举重复了一次,却遗漏了“肖特的《真爱怎知道》”这一列举,实在是有点露怯。
(2018年8月)
【读过的和没读过的,很想读的和不太想读的_原创:笑独行_凯迪社区 > 文化散论(笑独行发布于)2016/7/1 4:00:22】1742次点击
毛姆爵士和费迪曼教授推荐的国外经典名著:“读过的和没读过的,很想读的和不太想读的” 毛姆爵士和费迪曼教授推荐的国外经典名著:“读过的和没读过的,很想读的和不太想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