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家哲思想法
拜佛祖,不如行佛心

拜佛祖,不如行佛心

作者: 秦宇楼 | 来源:发表于2017-04-02 00:16 被阅读632次
    拜佛祖,不如行佛心

    1.

    我特别喜欢佛教偈语,一语之妙让你瞬间洞悉人生。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常常给别人一个错误的镜像,我俨然一个佛门中人。不时有朋友诧然问我:“你什么时候信佛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潜台词里有两个明显概念,你是共产党员你怎么可以信佛?你一直是无神论者,为什么这么快就改变了你的人生观?我无语,难道佛心就等于佛教,佛学就等于皈依了吗?

    做为一个完整的人,我有追求精神独立的癖好,我认为这只是思考人生的一个重要基础,这和宗教无关。相反,我很反感对宗教人云亦云般的迷信!在信仰中失去自我,这比没有宗教信仰的放纵更是一种悲剧。你还没有自已独立的人生,善于拿来主义的你如何去向别人讲清楚这里的般若?

    但思考力不象其它东西那样在路上偶拾,这需要你一生去证悟,也许这也是一种哲学思维,恰恰佛学正是这样一门哲学。

    2.

    你能看见佛教,但并不能证明你看见了佛性。真正的佛从来没有想要让你顶礼膜拜。释迦牟尼证悟之后,也只是叹日“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你陷入了佛教的神秘主义,只是你陷入了可悲的无明。真正的佛性就是以出世的格局,让你把“知性、感性、本能”或者所谓的“灵魂”全部从“真我”周围放下。你对佛无知的虔诚,就是把佛置于了你的头顶。敬天,敬地只要有了心魔,你就有了争胜之心,或者有了满足某种成就感的我执,也就是失去了慧根。

    佛的本性就是从虚妄中出离。所以历史上的佛从来没有让别人因为相信祂而发生战争。战争不是佛性,十字军东征、捷克胡斯战争、欧洲三十年战争,三大宗教派概莫免俗,这种非错即对,非对即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思维模式。佛已在格局上超越了其它宗教。

    3.

    中华文化“致中和”就是佛性的一种嵌合。佛教自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后,虽有“三武一宗”灭佛之厄,但佛教根植于儒家文化中更加自强不息,这是一种宽容基因的相互联姻。我信我的信仰,你信你的信仰。我不赞成你,但我也不排斥你。中国不只在大的城市,甚至小到一个社区。都会既有佛堂、道院,也有清真寺,基督教堂。你做你的礼拜,我敬我的神仙。各有所托,又各其乐融融。这就是中华文化最积极的部分。

    兼容并包而骨肉丰盈,杂糅兼蓄又善巧方便。积极的多元文化中也暗藏着中国人的务实主义,信仰泛神。除四大宗教外,我们还相信众多神灵之存在,如主行业、主地区,主自然,崇拜者可随己意在不同情况和需要选择不同的神灵加以膜拜。对于佛教的信仰,我们依然可裁剪,不管佛祖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完全按人类的君主臣子秩序。给佛的世界划分出了等级。佛祖为大,其下诸佛菩萨各有所司,又互有关系,就象现实社会的部委间职能,在精神世界掌管着我们的不同门类。套用现实的问题,完全可按诸佛菩萨司职范围,按需所求。

    4.

    所以,在国人的眼里,佛性完全等同于人性。佛不在我心里,在天上!祂离我很远,又离我很近!我信佛是因为我要用佛,无论是市井还是深山。满大街都充斥着出家人,满微信圈都是佛偈禅理,满世界的佛寺佛堂,满嘴都是佛言佛语。嘴里说着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涅槃寂静”之语,心中想着却是贿赂着各类佛爷,求你多收我点好处,吃人嘴短,你就要帮我破财免灾,帮我官运亨通或财源广进。修道之人虽然摈弃了世俗的功利,那苦苦的修为,又有另一个拿不在纸面上的目的,就是期望下一段人生美满丰盈,或得道成仙,或入天堂,或进天国。

    看到佛门如此繁荣,真弟子、假弟子纷涌而出。“高僧”讲道,“俗僧”讲佛。无一不是利用人性的恐惧与焦虑,提倡有信仰的人可得到褒扬,无信仰的人就会得到惩罚,天堂地狱的故事成为了不容置疑的真理。于是庙堂有了香火,僧侣有了收入,好一场饕餮盛宴。

    5.

    佛祖因智慧故,不住轮回。因慈悲故,不住涅盘。什么是佛,佛是觉悟的人,也就是看透人生的人。

    我们生活在佛教文化里,每每接受着佛教的资讯,却不能有条理地说出佛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人鄙视佛教;有人好奇;有些人对佛教没有深究,却有自己的见解;也有人觉得与佛教互不相干,认为佛教是那些佛教徒的事,是异国情调;也有人想学佛,但却不得其门而入;那么什么是佛?

    释迦牟尼说法49年,广开方便之门,设立种种机巧方便,使众生能入如来智慧之海,早日证悟,脱离生死苦海。他在涅槃之前,对弟子们这样说道“我说法49年,其实一个字也没有讲过,你们如果认为我曾经说过什么法,就不是我的弟子”。座下弟子,一听此言,悉皆开悟。

    所以理解佛性,必须有佛缘!

    6.

    佛是什么?佛只是一种哲学思想!

    哲学的本源就是探讨“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的问题。关于这三个问题,佛只回答了“无我”两字。“无我”是佛教的精华,除非了解“无我”,否则佛陀所教的全套系统或修行之道,不可能建立起来。

    如何理解“无我”,除非你进入了无我的状态,虽然佛学能帮助你更了解究竟实相的模型,但也只不过相当于给你一张更清楚的相片,用以帮助你认出实相。别人无法把实相的体验送给你,你必须透过修行,自己去证得实相。

    全息宇宙论是科学和宗教一次邂逅,科学已证实的量子纠缠现象正是宇宙全息论的最重要证据。既然超远距离的量子存在着纠缠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量子间既有距离又无距离。就如三维世界是一条直线,到了二维相片上只是一个点。那么用更高维度的视角看三维世界,谁能说清楚这是一个实象还是一个虚象呢?

    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既存在着也不存在着,既不存在着也存在着;一个人既高又矮,一个物体既小又大——薛定谔猫的量子叠加态。

    很抽象,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段子,豁然开朗,修心只在尘世间。

    何先生在班级三十年聚会上发现自己曾经暗恋多年的女神居然也对他暗恋多年,不由得感慨万千,会上相谈甚欢,一时冲动向女神传了一个短信: 「滚床单不?」 女神回讯:「滚」 请问:这个滚字是什么意思?

    除非你真的“滚”了,你才能知道这个滚字是什么意思。既是活着的,也是死的,猫的存在状态是活着和死了的叠加,除非你打开了薛定谔的猫这个箱子。

    打开箱子就是你的动念,所以,任何实相只是你的一个起因,你的一个动念。世界人生实相不是用语言文字甚至思虑之心能够表达出来的,所谓“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出口即错、用心即乖”。

    7.

    佛是什么?佛只是一种修行之道!

    佛不是超自然力量,祂只告诉了你如何修行。修行就是证悟,也就是了悟人生真谛的过程。佛陀只所以成佛,只是因为祂的先知先觉。祂证实了一个精神世界,做不了你物质世界救世的主人,这和你贿赂不贿赂祂无关。佛陀说过:“修行依法不依人”。

    所以,佛教只是一个修行的法门;寺庙只是一个修行的场所,佛祖只是修行的一个老师,经文只是修行的工具。修行的过程中没有人能帮你,得成正果只有你自已开悟。

    用出世的思维,做入世的修行,所以不要把对佛法的了解局限在精神修持上,你可以把道的概念扩展到整个法界。下面的故事就是一个绝妙的注解:

    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一念这间,心门打开,这才是修行。

    8.

    佛是什么?佛只是一种处事态度。

    处事态度,就是业力管理,你对你的生活和行动负起完全的责任。

    业力是一种很科学,很理性的过程。他和宗教的神秘主义没有关系。因为事物无法自行生起或消失,如果桌上有一滴水,只要让水继续存在的因缘具足——没有阳光、风、热、更多的水或时空的干扰,水滴就会一直维持下去。就像这样,业也是一种无法自己消耗掉的能量。这并不表示业是永远的、不可变动的,业是能量的延续——从行动所开始的一连串过程,经过时间,遇到某些因缘会发生反应而改变,直到成熟。行动与过程很自然地和无常有关,这表示事物会改变,不会永远保持同一个状态。

    业力,并不是善恶的表相,宇宙能量只来自于你的发心,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9.

    人生的修行,本身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就是自己的事情。佛只是指路而已。但,路还在你脚下。没人能替你走哪怕一步。佛都不能。

    我不反对他人把佛教作为一种信仰,但更赞成信仰是寻找智慧,而非仅仅局限于烧香、磕头、供奉与读经,这些只是为了培养自已的愿力,发菩提心,觉我,觉他,觉满,而不是去盲目崇拜。

    人生的功德,拜佛祖不如找良心。人本空性,并不是非此及彼,当你的心具足了“成就者”和“觉醒者”两个面向时,也就证悟了佛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拜佛祖,不如行佛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iw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