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与爸妈一起的时光
今天年轻人有给妈说:“有饭局,要到外面吃饭”。说后,走出来家门,正在准备做完饭的母亲,也只好等等,孩子的爸爸回来,看看做点什么饭?“面条,玉米稀饭,反正有馍,中午剩下的菜”。显然,又是凑合!
这时我想到:幼年时每逢年过节,都要盼望着走亲戚,去姥姥家,自然姥姥家早有准备,由于人多自然要准备好几桌,每桌都有平时难以吃到饭菜。记忆尤深,对藕,海带,都是独有情中,喝碗油葱花手工面都是上等待遇。
可是,饭桌上总是看不到做饭时忙碌姥姥的身影。有次,偶然去厨房,发现姥姥在啃一块玉米面馍,当时,我只有六七岁,我没敢惊动老人家,轻轻撤出。我告诉母亲,母亲问姥姥,问什么这样做时,姥姥说:“不吃就舍了”。后来,母亲再去时,总是先让姥姥坐在一起吃饭。当时,生活不好,姥姥总是很俭省,节衣缩食,维持一家生计。
我们都在家时,人多,上学的多,干活的少,母亲总是白天下地干农活,早下一会班,回家做饭。当父亲吃过饭,稍作休息时,妈妈忙碌者收拾,洗涮碗锅。
晚上,男人休息聊天,母亲还要纺花,纳鞋底,掐辫子总是不肯休息,几多时,我玩困了,就躺在妈妈怀中,听着妈妈纺花的嗡嗡声音,睡着了,权当催眠曲。当我在醒来时,一睡在家中的床上,一定是妈妈把我抱回去的。妈妈的怀抱才是孩子真正的避风港湾。
每当,吃饭时,妈妈总是最后一个,有了多吃,少了少吃,我们吃不了剩下的都是妈妈承包,妈妈不嫌孩子,没有就凑合着吃些摸,喝点水,也算是一顿饭。
因为,一家人全靠父亲出力干活,不能不吃,我们都在长身体关键期,不能不吃,只有辛苦的妈妈没有先吃的理由。越来越想到母亲当初的不易。
后来,我们一个个长大,成家立业,哥哥们都分家门自己过。作为最小的儿子,与父母在一起,后来我们又从农村,来到县城工作。
每当母亲听说我们要回家,就早早嘱咐父亲买些菜(平时,他们很少卖菜的)做好,盼着我们回家。所以,后来我们回家就不敢告诉她老人家了,总是买好东西,自己动手做,唯恐老人惦记,操心。可是,我年迈的父母还是不肯,因为一生操劳习惯了。
若有事,要在老家居住,母亲便早早把不肯用的新被褥拿出来,先晒好,床给铺好,冷天还把电褥子通上电。我学生时代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母亲确实忙碌,顾不过来。
这使我想到:孩子再大,在爸妈面前也是小。妈妈就是家,有妈就有家。
如今爸妈已经仙逝,我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在外面漂泊,四处流浪,没有安全感。兄弟姐妹,也如同亲戚,邻居,有事才聚在一起,甚至,多时不得联系,有时挺想联系,走动,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远没有爸妈在世时,说话投机,感到欢乐。如此这样爸妈带走了我家的快乐。
爸妈是孩子的依靠,但孩子不是爸妈的依靠。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都是这样,一个又一轮回。万望年轻人多多珍惜父母在世的时光,少些应酬,多多陪陪日渐老去的爸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