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釆茶忙

作者: 虬田 | 来源:发表于2017-03-15 00:01 被阅读1071次

出身在茶叶之乡的人,一生都离不开茶叶,童年时代自然也少不了采茶叶的经历。

记得小时候,家乡上山采茶叶的队伍都是娘子军和娃娃军。因此,只要农历春分过后1周、清明节之前(公历3月末4月初),这新的一年采茶季节一到,漫山遍野撒满了釆茶的妇女和儿童。

清明节前釆茶忙

这清明节前采的茶叶最为金贵,家乡人统称之为明前茶,就是清明节前采的茶叶意思。现在,这清明前采的茶叶经过精心加工,制成黄金桂、金骏眉等名贵茶叶,价格卖得相对要高。这明前茶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整整吸收了100多天的日月天地精华,各种营养物质都沉淀在里面,产出的量又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就很高了。

不同时期采茶叶有不同的要求,但都非常的辛苦。我是在7岁的时候(8岁上学后,改为周末去采茶),开始跟着母亲上大队(现在叫村)的茶山去帮助采茶的。因为茶山是大队的,所以采下来的茶要交给大队,大队按斤付工资给采茶人。我清楚地记得,40年前,每一斤的采茶工资是0.03元。

采明前茶的头一天晚上睡觉之前,母亲把第二天上山采茶的工具准备好。采茶最重要的工具当然是手,其他工具就是装茶叶的竹篓、麻布袋,雨具斗笠和雨布。当年的雨布是母亲从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中扯出一块来,根据我的身形略加剪裁,下雨的时候往我脖子上一围,打个结,披在身上挡雨(类似理发店的围布),但这也只能挡住身子的一部分。这个季节正是南方的雨季,每次采茶回来,全身十有八九湿漉漉的。

清明节前釆茶忙

大人的竹篓用一根绳子栓绑在腰间,解放出双手来采茶叶。现在,我在网络上看到很多采茶叶的图片和视频,有的把竹篓背在背上,有的甚至腾出左手,一手搂住竹篓。以我的经验,把竹篓背在背上,对于采茶的效率来说是不科学的。而腾出一只左手,搂着一个竹篓的采茶姿势,纯粹为了拍照好看,一只手采茶的效率最多只有两只手同时采的60%。在我老家采茶的标准姿势,肯定是两手左右开弓。

因为我个子还很小,母亲给我准备的不是普通的装茶叶的竹篓,她为我准备的是我们当地一种叫“篓子”的竹篓。篓子是一种带手柄、密封、有盖子的一种竹篓,主要用于农民上远处干活时,中午不回家,装带午饭用的竹制专门工具,功能相当于现在外卖箱。

清明节前釆茶忙

聪明的母亲知道我的个子小,不像其他家的大人,给小孩子也用大人绑腰那种竹篓,他们在采茶的时候竹篓根本挂不住腰,竹篓拖在地上磨着走,搞得茶叶、雨水和泥水混在一起。而我的篓子就放在脚侧边,挪动位置的时候,只要把篓子的手柄提一下就可以了跟着我移动。采茶叶的时候,我身子总是努力地往茶树上趴,尽量地伸出小手,采下的茶叶一小抓一小抓地往篓子里放。太高的茶树我够不着,母亲就朝我指一指:“阿妹(方言,宝贝的意思,男女小孩的统称),到前面矮的去采,高的让阿养(方言,妈妈的意思)来采”。

跟着母亲出去,在路上行走也好,在劳动的时候也好,母亲始终都是让我处在她的前方视线内,这样她能时刻知道我的状态,确保我的安全。

上山采茶的日子里,天才刚蒙蒙亮,母亲就得起来煮饭。6点钟不到,母亲把饭煮好了。我还在迷迷糊糊中,母亲把我叫起来,我快速吃饱饭,冒着雨出工。6点半,我和母亲到了家后门大队茶山上。这时,茶山上已经有很多妇女在采茶了,早到的人都已经采了1个小时。母亲是因为要让我多睡一会儿,所以才这么迟上山的。

清明节前釆茶忙

刚刚冒出来的明前茶,一根根亭亭玉立在平整的茶树面上,特别的高,特别的显眼,很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韵味。新茶叶颜色特别的新,特别的翠,特别的绿,跟老叶子的暗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新叶子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水珠的侵润下,新茶叶的翠绿色,显得非常非常的浓和绿,浓绿的颜色好像随时要跟着水一起往树底下滴似的。

我按照母亲教我的方法,把长到3叶的新茶叶,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夹住它的第3片叶子根部,用力地把它折下来,折不下来就用拇指指甲使劲掐,我小小的身子随着双手的用力而扭动着,母亲不时抬起头瞄我一眼,每当与我眼神相触的时候,母亲总是对我露出慈祥的笑容。

随着我的小手把新茶叶越折越多,我的手指被茶叶汁染的也越来越绿,新茶叶汁的清香味也越来越浓。我张着小嘴,贪婪地和鼻子一起把茶汁的清香芬芳狠狠地吸入肺里。

清明节前釆茶忙

茶叶一旦脱离了母体,就叫茶青了。随着我和母亲不断地在雨中折、掐,竹篓里的茶青越来越多,满起来后就倒进麻布袋里,然后再接着采,直到上午10点钟的时候结束。母亲肩上扛着一大麻布袋在后面跟着,我在前面提着篓子走,母亲在我身后叮嘱我:“阿妹慢慢,路滑,阿妹不敢跌倒哦”。母子两伴着雨水,深一脚,浅一脚,披在身上的塑料雨布不时擦着茶树,发出“唰、唰”的声音。

大队茶厂有质量管理员,要对来上交的每一袋茶青进行严格检查。去除杂物,沾满泥水的茶青要把泥水给洗去,太湿的茶青要拿出来晾,达到要求了才能过称。

然后,大队茶厂把茶青迅速进行简单的加工,然后卖给县里茶厂,他们再进行深加工。茶青每天的价格都是在朝下跌,直到新的茶青大量上市后,价格才能回归正常、稳定。这也是明前茶一大早就要上山去采的原因。

第一次和母亲去采茶的那一次,我和母亲一共采了25斤茶叶。母亲把领到的0.75元钱一张一张地叠好折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里。回家的路上,母亲一直夸我:“阿妹真乖,小小就会帮阿养采茶,攒你们的学费了,阿养好快乐哦”。

每逢清明前,总忆起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上山采茶的情景。难忘采茶,更难忘再也听不到母亲的那一声:“阿妹”。

清明节前釆茶忙

(注:我在泪水中写完以上文字,母亲在19年前的一次意外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但她慈祥、善良、贤惠与勤俭的样子永远装在她孩子们的心里。)

相关文章

  • 清明节前釆茶忙

    出身在茶叶之乡的人,一生都离不开茶叶,童年时代自然也少不了采茶叶的经历。 记得小时候,家乡上山采茶叶的队伍都是娘子...

  • 天河釆茶忙

    《天河釆茶忙》 公路面的运客忙, 八九都是满员装。 女工多为釆茶手, 天河茶园青叶香。

  • 七绝‖釆茶姑娘

    七绝 ‖ 釆茶姑娘 文/唐风 梯园老树新芽发, 可爱村姑釆摘忙。 玉手挥翻如影幻, 欢声笑语诱情郎。

  • 这个年,依然感谢母亲。

    年复年,节前节后,母亲总是忙前忙后,釆办、预制,烹饪,整个腊月忙个不停。几十年了,还是不肯下岗,母亲对于儿女无以复...

  • 釆茶

    雾绕高山孕蔎香,村姑巧手釆春光。 莫道细雨悄然下,沁润芳茗四海扬!

  • 有棵茶丨明前茶的那些事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

  • 课程笔记--六大茶类基础知识

    (一)按季节分,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等 人们一般把2~5月采制的茶称为“春茶”。其中清明节前采制的茶称为"明前茶...

  • 釆茶记

    又是一年采茶季!四月,清明前后是采摘春茶的最好时节! 婆婆家里有一块茶地。公公嗜茶如命,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 釆茶女

    用纤纤玉指 釆摘每一片嫩茶 一斤茶叶 需要釆摘 五万六千次茶芽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哪知杯中茶 叶叶皆苦辛 当...

  • 《釆茶舞曲》

    这是一首浙江民歌。 节奏明丽欢快,描写的是釆茶姑娘的劳动场景。 看了《茶人三部曲》,第二部和第三部是写的抗ri战争...

网友评论

  • 俞米:母亲说的话,让人幸福又哽咽
    虬田:@俞米 只能成为回忆
  • 黛眉居:默默感动!
    虬田:@偏教黛眉长 谢谢
    黛眉居:@虬田 很感动!
    虬田:@偏教黛眉长 谢谢,刚来的时候码的,现在码不出来了
  • 野猫爱鱼:描写细腻,犹如身临其境,慈祥的母亲,仿佛就在眼前
    虬田:@小猫爱鱼53770 :blush:
    野猫爱鱼: @虬田 有赏必打嘛,毕竟我跟着学了一点点,交点微不足道的学费,也是应该的
    虬田:@小猫爱鱼53770 哈,还打这么多赏:beers:
  • 水若_小水呓梦:饱含深情。愿安。
    现在这个社会,能看到这样一些文字,让人心安。或许这也是您受人喜欢尊敬的原因吧:)
    虬田:@小水呓梦 我真心感谢你:blush:
  • ffd68168332d:很好
  • 陌上红裙:感动我的是慈祥的母亲和小小年纪就懂事的孩子,那一声“阿妹”“阿养”,听得人寸肠断……怀念母亲😭
    虬田:@陌上红裙 谢谢你的赏读。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事情可以不大、不多,但情一定要真、深,这是我作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陌上红裙: @虬田 我也是含泪读完😭。绵绵无期的思念啊!
    虬田:@陌上红裙 在哭中写完,不留白了:sweat:
  • 梦想_c8d7:我曾经也采茶了几年的经历,深有体会。你的文章仿佛又让我回到采茶的时光,下雨时全身湿透。写的真好,真棒。
    虬田:@梦想_c8d7 我们都干过的:blush:
  • 2020号:祈福。有茶香,有美好。
    虬田:@2020号 谢谢你呀!
    虬田:@2020号 :blush:
    虬田:@2020号
  • 苏长亭:我想你的母亲一定会在明前来到这片茶园,那些茶叶的芬芳都是她无处不在的魂灵,茶汤是她爱你的温度。
    虬田:@苏长亭 谢谢你说的话!谢谢!
  • 文正八本斋:茶中有真情
    虬田:@文正八本斋 谢谢你
  • 骄阳下的一朵莲:有浓浓的母子情,有浓浓的茶文化
    虬田:@骄阳下的一朵莲 谢谢你:blush:
  • 燕小白:好美的茶园
  • ac4c5610b3d9:看到这篇文章,我想到了我的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三四月份的时候,放学和放假时候都是和我弟弟去采茶叶,现在大家都长大了,春天都是在上学或者上班,好多年的春天都没在家呆过了,甚是怀念。
  • 44e67d40951a:写生活的文字最可贵
    虬田:@虹涛拍岸_63a9 谢谢你的一路支持鼓励:blush:
  • 西瓜甜甜啦:感动,我也写过“母亲与茶叶”的故事。因为爱,所以爱。
    虬田:@西瓜甜甜99 :+1::+1::+1:
    西瓜甜甜啦:@虬田 不客气,简书上我都被打赏过百啦,不过我也赏别人。
    虬田:@西瓜甜甜99 谢谢你的赏银:blush:
  • 2794c6a01b79:读着这篇以茶论人的文章,满脑子都是大姨的影子,她所培养出的子女都很有出息,除了心中对老人的怀念更为她感到骄傲😊
    虬田:@豪尊养生名茶189656568 谢谢表妹
  • 79fa1cef034e:活脱脱的把母亲在世时对子女关爱的神情表达出来了,我的眼泪都收不了了
  • 莫怨东风:因此想及阿母,此段记忆算得上最珍贵了,有记忆在,她便一直没有离开
    莫怨东风: @雾色山脉_fae4 哈哈,是作者写得好才带给我感觉
    79fa1cef034e:@莫怨东风 说的真好
    虬田:@莫怨东风 谢谢你
  • 丁_香:我曾经也是个采茶小妹,谢谢你采茶小哥!
    虬田:@丁_香 :blush:早安
  • 4bf6e2a4d618:不仅仅是采茶,还有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虬田:@阳光下的春天 是的
  • 胡杨公主:1 ,感人的童年趣事,把一个慈母的爱融进了浓浓的茶香里。 永远怀念。
    2,普及了茶文化的知识,受益良多。
    3,一定是70后了。😊😊😊
    胡杨公主: @虬田 😊😊😊☕
    虬田:@胡杨公主 大姐说的3⃣️点都对:+1:
    虬田:@胡杨公主 谢谢大姐:blush:

本文标题:清明节前釆茶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rk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