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乡两极分化日渐显著。同时,现实的狭窄生存观念涌入乡村,乡村的物质生活发展依旧停滞。在面对外来的冲击和内在的停滞下,乡村是如何凋敝、愚昧和罪恶。
——前言

《盲山》时2007年李杨执导的一部以聚焦90年代人口拐卖为题材的电影,却含沙射影般地揭露了乡村的封闭和黑暗。影片开头便把目光投向了正值花季少女的大学毕业生李雪梅,她在找工作时,殊不知人世险恶,人心难嗅,不幸被骗卖到深山里一个贫穷的村落。从此故事便开始了。
当新婚伊始,便爆炸式地暴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拐卖妇女的存在,就是因为村落里打着光棍的男子比比皆是,他们早已过而立之年,新郎更时已达不惑之年。没有礼俗,没有洞房,李雪梅被捆绑着完成了婚礼。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李雪梅自然是不想和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老男人共赴白头,更不愿在这穷乡僻壤空度余生。当她被强行猥亵,反抗到无能为力时,又暴露出一个令人颤抖的事实,李雪梅的不幸遭遇只不过是这个村落里的冰山一角。“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被同伴劝说下,她才开始伪装自己,选择突围。
在影片中展现的是原生态的风貌和生活方式,错落有致的山峰;昼夜不息的潺潺流水;田野里风吹麦浪;烟囱上炊烟袅袅。这看似一派美好的桃花源,细看实则不然,山上所见之处皆是枯枝败叶和零散碎石,泥泞的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尽显一派荒芜之景。日暮下,泥屋里透出的是油灯光线,老妇人皱着眉头在刷着玉米条子。整个山岗毫无生机,如死气沉沉般寂静。
更让人痛恨的不止是大山的盲,还有那些大山里孕育的盲人。自然不说教肓资源的匮乏,而是村民道德沦丧,法律缺失,更有走不出的愚昧,有几个镜头就是如此。影片开头老妇人劝说李雪梅说:“女子,嫁谁都得嫁嘛,嫁给我儿不会亏待你的”;当上级领导下乡检查时,村民们便把那些被拐卖而来的妇女隐藏在山上;作为小学的教师黄德诚为博取美色欺骗李雪梅说愿意帮助她出逃;在光棍盛行时有人依旧将女婴拋尸湖内,这不得不让李雪梅担心自己怀的是男娃还是女娃……如此种种细致的镜头都是在有意地指责那些盲人。
凋敝的农村何以如此愚昧?农村的凋敝本来就不是一个人的愚昧造成的。首先,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李雪梅愚昧到不知社会的尔虞我诈,随意轻信他人。同时,在出逃时急于回家,不懂得先埋伏隐藏下来。其次,是那些村民群体,他们把妇女当作商品,可以等价交换,也把妇女当作传家接代的工具,残害妇女,让她们失去自由,甘原在村里驻扎下来。村民间人人相护,官民狼狈为奸,即使缺德违法也心照不宣,固守着狭窄的传统观念。最后,那些袖手旁观者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们在混乱的时代都懂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存法则,看见李雪梅在公交车上被村民强扯下来,也不懂得出手相助。当李雪梅向旁边的民警求救时,民警也不询问一下,轻信村民口中的“她有神经病,是个疯子”。社会的漠视助长了罪犯的威风,其实,对于每一个漠视者都可以说是犯罪者。如此,社会的罪恶更加猖獗,农村更加凋敝。
李杨在拍摄中选择的演员只有女主黄璐是科班出身,其它都是一些半职业演员和真实的老山民,而且拍摄地点的村落也真正存在拐卖妇女的案例,甚至在拍摄完毕时,有村民这样说:这个女娃不错,干脆卖给我吧。李杨作为一个写实导演,电影《盲山》只不过是现实中的一个缩影。这不禁让人想到最美乡村老师郜艳敏,她也是被拐卖过来的,最后在乡村扎根下来。还有近期人民日报道的一篇“17岁少女被网恋的真命天子送进甘肃大山,两年后被警察解救出来。”的新闻。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闻不应该只直指人口拐卖问题,也应该揭露出农村的愚昧和罪恶。
事以致此,你还会去相信陆游的“衣冠简朴古风存”吗?我想是不会了。村民的热情不再,淳朴的民风荡然无存,美丽的乡村也正在消失,唯乖穷山恶水出刁民的感慨。
“上几辈人写过的乡土,我几十年写过的乡土,发生巨大改变,习惯了精神栖息的田园已面目全非。虽然我们还企图寻找,但无法找到,我们的一切努力也将是中国人最后的梦呓。”在同样案例的《极花》后记中,贾平凹这样写道。诚然,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中,每一个乡土情怀者都企图能帮助凋敝的农村洗刷愚昧,涤尽罪恶。然而,呼唤理想的桃花源终究是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