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放过“棉花糖”吧,这才是“延迟满足”的正确姿势!

放过“棉花糖”吧,这才是“延迟满足”的正确姿势!

作者: 熊妈侯蕾 | 来源:发表于2019-12-11 18:35 被阅读0次

上周末带娃在小区里玩的时候,看到四岁半的小男孩亮亮正站在花园里嚎啕大哭。正当我担心的走近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儿时,听到守在旁边的妈妈冷静的声音:如果你愿意继续哭,那就哭吧,但现在就是不可以吃糖。我们说好了,要等十五分钟以后。

小熊在旁边听得奇怪,问我:妈妈,为什么吃糖要等十五分钟以后?难道就让这个小弟弟在这里哭十五分钟吗?

别说孩子,我也觉得很好奇:如果是孩子生病不适合吃糖,不给就不给吧;或者觉得天冷在外面吃会着凉,回家再吃也无可厚非。可是既然可以吃,一会儿也就是在这儿吃,为啥还非有个十五分钟的限制啊?

好在孩子哭了没一会儿,见到有小朋友过来,注意力被吸引,很快就跟小熊玩到一起去了。我这才有机会向他妈妈提出了刚才的疑问。

“我家这个孩子就是太急躁,啥也不能等,看见啥都必须第一时间满足他。”亮亮妈妈满脸愁容:“我在网上查了,他这属于自控力能力不足,需要训练等待。”

看了看她手上的那颗糖,我问:你是不是看过一个“棉花糖实验”?

“对啊对啊,就是那个实验——延迟满足!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不过看人家操作很简单,怎么到了我这里每次都跟阶级斗争似的?幸亏是在小区里,不然警察叔叔看见乱,搞不好以为我是拐卖儿童的呢!”

我为亮亮妈妈的小幽默尬笑了两声。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有育儿意识、也愿意寻找方法的“认真妈妈”,但是这种训练“延迟能力”的办法,真的能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吗?

刚好我最近看米妈魏华的新书《不急不躁,用游戏提升儿童学习力》,书中也提到了“自制力”和“延迟满足”的话题。

自控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能力。生活中,孩子们会面对许多诱惑,比如做作业时,会受到游戏的诱惑;小孩子即使有了蛀牙,也会受到糖果的诱惑。面对诱惑,自制力弱的人往往不知不觉陷入其中,缺乏自控能力在少年儿童身上是常见的现象。

学会等待和自控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这需要家长的不懈努力和引导,对孩子的需求适当的“延迟满足”。

如果亮亮妈妈看到这里,多半会把它当做对自己做法的一种“佐证”,但在书中,魏华老师推荐的“训练延迟满足”的方法,可不是故意拿颗糖不给吃,让娃在那里哭够十五分钟这一种。

来看书中提到的这个“寻宝游戏”:通过温馨有趣的亲子互动,就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积极等待。

"寻宝游戏"

这个游戏看起来简单,就是把孩子喜欢的玩具藏起来,留下线索让他去依次寻找。这种小儿科的做法,真的能起到我们希望的作用吗?

细看之下,你会发现,游戏中包含了“延迟满足”所需要的几大条件:

1、被“延迟”的是“玩儿玩具”这个动作。某个玩具可能对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但并不是“此刻必须”,需求不是那么迫切,孩子可以接受被“延迟”。

2、“延迟”的方式本身不是强制、没有对抗,而是有趣的、轻松的,甚至过程本身就是好玩的,孩子容易接受。

3、游戏的难度是被限制的,寻找提示的环节不能太多,否则容易让孩子感到厌烦。

但即便如此,也可能有家长会担心,万一孩子找不到玩具,觉得自己被耍了,变得生气恼怒,怎么办?

这其实刚好是我们“用游戏训练自控力”的精奥所在:

只要家长在整个过程中是全身心地陪伴着孩子,关注他的表情,在孩子心情明显变沮丧或快要生气的时候,及时给予提醒,孩子就能体会到,是家长在跟他开玩笑。

一提到“训练”,很多家长脑海中的印象就是严肃的、甚至是冷酷的,好像一旦轻松快乐就会失去训练的效果。

其实不然。轻松的游戏氛围带来的,不仅是孩子此刻的愉悦情绪,还有父母陪伴他一起投入玩耍的美好记忆。想想看,在这样的过程中去面对“延迟满足”这个本来有限制、有点难的要求,孩子是不是也更容易接受了?

退一步讲,就算孩子真的因为玩具被藏起来了而不高兴,不愿意继续这个延迟满足的训练过程了,也总比“不给糖吃、让他哭够15分钟”要合适吧?

可能会有人觉得在家做这样的游戏太“麻烦”了,而且但凡是“训练”,总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有效果,可是生活中很多场景都需要等待啊,最近游戏做的不够多,“延迟效果”还不太好的时候,难道就不对孩子提要求了吗?

恰恰相反,生活中需要“等待”的客观场景,非但不是“延迟训练”的拦路虎,反而是最好的训练时机。怎么做呢?只要把生活中的游戏思维延伸一下就行啦!

生活中有很多时刻,孩子需要面对等待,比如等车的时候,排队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好玩的游戏让等待变得有趣。

剪刀石头布、打手背、你来比划我来猜……这些都是什么工具都不用,随时都可以玩起来的小游戏;地铁上、火车站、甚至周末在超市排队等结账的时候,随时随地来两局,保管时间嗖嗖就过去了。

最重要的是——

你以为这些挖空心思想出来的“小花招儿”只是为了哄孩子多等一会儿,好忍耐无聊吗?

耐心等待=忍耐无聊?

错!一开始你可能只是为了kill time,但不要忽视了亲子情感带来的巨大作用!无论你的孩子是爱上了那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还是爱上了跟你之间愉快的互动感受(我们相信两者都有但后者更甚),他学到的,都不止是“生活有时需要等待”的道理和能力,更是一种“如何让平淡的生活更有趣味”的方法!

你说你说……到那时,你还需要担心他没有“延时满足”的能力吗?

说到这儿,你也许已经发现了:

“自控力”和“延迟满足”的训练,并不是因为“特别难”所以孩子做不到,而是更考验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比“现在不吃一颗糖,一会儿给你两颗”更高明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过“棉花糖”吧,这才是“延迟满足”的正确姿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po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