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正经历着不断增长的丰富感情的过程,包括孤独,失望,期望和同情。语言的发展帮助学龄前儿童识别很多新的情感。
在学龄前儿童时期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随着语言技能的不断提升,学龄前儿童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用他们的语言适当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使用打或者推搡的行为。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引导孩子们更多的进行合作社交活动。
友谊帮助学龄前儿童减少利己主义,他们开始学习从别人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尽管学龄前儿童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但这个时期,他们也开始逐渐有了同理心。这是一种认识和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学龄前儿童能在没有任何奖励的期望下,开始能自发的去帮助别人,这一情感为他们广交朋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培育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自尊心的发展
学龄前时期,儿童的自尊心这一情感变得非常明显,这种情感主要大量的来源于他们通过身体或智力技能努力劳动得到的表扬。他们攀爬,跑,或跳跃的时候,常常会寻求你的关注,“老师,看我能做什么!”这句话经常在幼儿园能被听到。学龄前儿童也非常享受展示他们的智商技能,他们会叫出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名字,或者反复背诵字母。
许多学龄前儿童在应对害怕和不安全感时,会借助一些可以碰触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提供一种稳固的,熟悉的情感。如果孩子想要这么做的话,你可以允许孩子去幼儿园时候带上自己喜欢的一件玩具或一件“安全小毛毯”。对于这种需要的满足,可以让孩子感觉更放松一些。大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自信,社交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就会放弃这种随身小物件。
自尊心也同样帮助孩子加强自理的技能。他们喜欢照顾自己及个人的需要。学龄前儿童想要“自己做”。三岁孩子能够开始练习穿解鞋带的鞋子,五岁的儿童能够系鞋带。四岁儿童能够整洁的吃东西,用合适的方式。
学习自理技能,例如自己穿鞋并系鞋带,能极大的提升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伴随着学龄前儿童的成长,他们能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们会因为体验到的独立及自我价值的心情而兴奋不已。这种情感会帮助提升孩子的“主动”意识。——就是有动机的去完成的更多。孩子们会因为感受到这种令他们愉悦的心情,就会去尝试完成更多的事情去获取这种感受。所以学龄前儿童非常希望自己是有帮助的,他们特别喜欢为一个群体作出贡献。在教室里,他们会帮助老师收拾玩具,帮助浇花,整理桌椅,喂小动物,以及发放名字卡片。
学习,成长,遇见更好的你!
本文内容摘自“The Child Care Professional",published by McGraw-Hill。
内容由朱丽翻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