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精要主义4》(33)

作者: 身后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4:40 被阅读2次
读书‖《精要主义4》(33)

各位简友,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第四部分: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一步:探索。

懂得审视自己,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修养

精要主义者在专注于某项事情之前,先广泛地探索和评估各种选项,他们只在少数重要的想法和事情上集中精力“大干一场”,他们最开始时探索更多的选项,就能保证以后作出的选择是正确的。

  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比尔盖茨的故事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灵感,众所周知,他经常性地从日常工作中抽出一个礼拜时间,仅仅是为了思考和阅读。

他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样做了,并且一直坚持着,甚至在微软公司发展的鼎盛时期也不曾间断过。

也就是说,在公司发展史上最繁忙、最迅猛的时期,他依然为自己创造时间和空间,每年安排两次什么也不干的一周,专门用来阅读文章(他的最高纪录是112篇)和书籍,学习新技术,勾画更远大的图景。

现在,他仍然从自己日常的基金会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思考。

留出空间,意义不止于一种惯例,也绝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哲学。

世界变得越喧嚣,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不管你是每天花2个小时,还是每年花2个星期,或者甚至只是每天早上花5分钟,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创造一个空间,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退出。

读书‖《精要主义4》(33)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精要主义者都是出色的观察家和优秀的听众,就像是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一样。

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知道在每一组事实中都隐藏着最重要的信息,他会找到最重要的信息,不仅需要研究这些信息,而且还要找出信息之间的关系。

精要主义者们深知,取舍的现实意味着自己不可能关注一切,他们会特别留意倾听话外之音,领悟言外之意。

而非精要主义者也不是不听,而是他们听的时候,总会因为无关的噪声而分心,而且太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他们听到的是那个最大的声音,但往往得到的却是错误的信息。

想要培养自己成为像“新闻记者”那样的精要主义者,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写日记,成为自己人生的记者

要捕捉标题,寻找自己每天、每周生活中的导语,微小的、不断增加的变化一时很难发现,但是久而久之,就能产生累积效应。

    实地探索,认清问题本质

通过深入实地探索,充分研究问题,才能得以进一步认清问题的本质,聚焦于最重要的细节,并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捕捉不正常与不寻常

要深刻理解一件事的主题和语境,需要将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图景中去俯仰观察,找出它和其他领域的关联,最好让自己站在故事中所有角色的位置上,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理由和立场。

    走出逃避推诿的怪圈

逃避推诿会导致一种不必要的恶性循环,那就是更严重的模凌两可和信息失真,要走出这个怪圈,办法之一是明确问题。

    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表明:在一个严峻挑战层出不穷而且无法预知的世界里,游戏能让大脑更好地应对变化着的环境。

游戏成为精要主义者的根本条件,起码以三种特殊的方式为人类的探索行为添砖加瓦:

首先,游戏拓展了人们选择的范围。

它能帮助我们看到平常会忽略的种种可能性,并建立一些原本无法建立的联系。

其次,游戏是解压药。

这种功用非常重要,因为压力不仅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且还会抑制创造力,扼杀好奇心,损坏大脑的探索功能。

最后,游戏对于大脑的执行功能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脑的执行功能包括制订计划、区分主次、安排日程、预先准备、委派分配、作出决策和总结分析。

游戏能刺激大脑中的这些区域,进行小心谨慎的逻辑推理和无忧无虑、不受束缚的探索。

当我们玩儿的时候,人性得到了最纯粹的表达,个性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

游戏,能够极为有效地改善包括个人健康、关系、教育、组织能力在内的一切,能使大脑具有可塑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在激发大脑功能方面,游戏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读书‖《精要主义4》(33)

      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非精要主义者认为少睡一小时,生产效率就提高一小时,精要主义者却认为多睡一小时就等于几个小时更高的效率。

与非精要主义者没日没夜的工作相比,精要主义者大多都会享受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他们更倾向于保护身心这项最珍贵的资产。

睡眠通常被认为有助于身体休息,但研究表明,睡眠其实对大脑的作用更大,一个完整的晚上睡眠能增强大脑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要逻辑告诉我们,睡眠不足会导致分辨能力下降,并进而损害我们确定主次先后的宝贵能力。

    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

非精要主义者会运用宽泛的、盲从的标准,接受一切要求和机会;而精要主义者只运用挑剔的、明确的标准接受前10%的机会。

精要主义者在做每一项决定或每一次进退维谷的时候,会考虑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标准,然后在0-100之间为这个选项打分,如果得分率低于90%,那就自动把评分降为0,并且断然淘汰它。

也就是: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么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NO。

在做人生各个领域中的决定时,这种超级精挑细选的方法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如果我们的选择标准过于宽泛,就会发现自己要面对的选项太多。

对选项的价值进行评分,能让我们更加自觉、更有逻辑、更加理性地作出选择,而不是听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或受情绪支配。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精要主义》的原书精华,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自拍图片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的《精要主义》第四部分就到这里了。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附录‖《精要主义》部分内容摘抄

要么创立伟大公司,要么创造伟大思想

要理解人们为何如此热衷于拒绝取舍,其实并不难。毕竟,从定义上就可以知道取舍会涉及我们想要的两件事物。你是想要更多收入还是更多假期?你想回完下一封邮件还是准时去参加会议?你看重工作速度还是质量?很显然,当我们必须在两个自己想要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时,就会倾向于二者兼顾。然而,不管主观上多么想鱼和熊掌兼得,但实际上就是做不到。

每当面对取舍时,非精要主义者总会问:“我怎么才能二者兼顾?”而精要主义者却会问一个更尖锐但更能使人脱离困境的问题:“我要的是什么?”精要主义者会主动作出权衡取舍,成为自己行动的主宰,而不是坐等别人的驱使。正如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厄尔(Thomas Sowell)所言:“所谓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

商业巨著《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一书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曾得到过彼得·德鲁克的忠告:你要么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要么创造伟大的思想,但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吉姆选择了创造思想。正是缘于这种取舍,尽管现在他的公司里只有3个全职雇员,但他的思想却已经随着他的著作走进了千万读者的心里。

尽管有时取舍会给人带来痛苦,但却代表着一个意义重大的机会。通过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就像西南航空,因为选择始终如一,便可享受到成功的硕果。

最近在一次飞往波士顿的航班上,我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例子。当时我正与一对父母聊天,他们要去看望在哈佛读书的儿子。看得出来,他们为有一个能在哈佛读书的儿子感到骄傲。我很好奇这一家人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孩子才有机会进入哈佛读书。他们说:“我们也曾让他尝试做过很多不同的事情,但是一旦看清这件事不可能成为他的‘大事’,我们就会商量不再让他继续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怀揣着让孩子进哈佛的梦想,而是在于那些运用精要思维的父母,能够自觉清醒地决定自己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进哈佛,并且懂得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出战略性的取舍。

这种思维逻辑在个人生活中也是适用的。刚结婚的时候,我和安娜遇到了一个人,就我们所知,他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我们就向他取经。他跟我们讲了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夫妇都决定不参加任何俱乐部。他没有参加当地的会所活动,他妻子没有加入读书俱乐部。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对这些事情没有兴趣,而是决定要把时间省下来陪在孩子们身边。多年以来,孩子成了他们最要好的朋友,为此他们也许错过了在高尔夫球场上或者在翻看破旧的《安娜·卡列尼娜》时结识朋友的机会,但都是值得的。

精要主义者将取舍视为生命中内在固有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先天消极的部分。他们不问:“我应该放弃什么?”而是问:“我要大干一场的是什么?”类似这样小小的改变,日积月累将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在一篇发表于《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的名为《笑吧,笑翠鸟》(Laugh,Kookaburra)的文章里,大卫·塞德瑞斯(David Sedaris)用幽默的笔法描述了他在澳大利亚灌木丛的游览经历。在徒步旅行时,他的朋友兼当日导游跟他讲了一件她在一次管理课上不经意间听到的事情。“想象一种有四个燃烧器的炉子,一个燃烧器代表你的家庭,一个是你的朋友,一个是你的健康,一个是你的工作。为了成功你必须去掉一个燃烧器,为了真正成功你必须去掉两个。”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罢了,我并不是建议大家为了像精要主义者那样生活,就必须在自己的家庭、健康和工作之间进行抉择。我要建议的是,当有一个选项优先于家庭,另一个优先于朋友、健康或工作,而又必须从中进行选择时,我们就需要问一问自己:“我到底要的是什么?”

取舍既不能被忽视,也不能被诋毁。我们应该主动拥抱它,自觉地作出具有战略性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取舍。

审视每一个机会,如果对努力要实现的最终结果没有太大贡献,就不做那么多不同的事情。

在关键性战略领域,做出理智、慎重的权衡取舍。

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留出空间,阅读思考

比尔·盖茨的故事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灵感。他经常性(而且是众所周知)地从日常工作中抽出一个礼拜时间,仅仅是为了思考和阅读。我曾参加过一次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总部举行的关于比尔的问答会。凑巧的是,他当时刚刚结束了最近的一次“思考周”。尽管我之前已经听说过他有这样的惯例,但是并不知道原来他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样做了,并且一直坚持着,甚至在微软公司发展的鼎盛时期也不曾间断过。

也就是说,在公司发展史上最繁忙、最迅猛的时期,他依然为自己创造时间和空间,每年安排两次什么也不干的一周,专门用来阅读文章(他的最高纪录是112篇)和书籍,学习新技术,勾画更远大的图景。现在,他仍然从自己日常的基金会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思考。

留出整整一周似乎有点奢侈和不可能,但是在每一天都享受一点点“思考周”,办法还是有的。我发现有一种做法很有用,也很简单,就是用每天的第一个20分钟来阅读经典文学(不是博客,不是报纸,也不是最新的海滩小说)。这种做法不仅打消了我以前一醒来就要去查收电子邮件的冲动,而且使这一天有了中心任务。这种阅读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回想起了很多重要的主题和理念,其中的精要和华彩足以抵御时间的考验。

我偏爱励志文学,这种选择有点个性化,但要说到感兴趣的,则有以下这些:《禅宗,非理性的理性》《孔子的智慧》《摩西五经》《圣经》《道,知与不知》《古兰经的深意》《人如其所思》《甘地典藏》《瓦尔登湖》《摩门之书》《沉思录》《奥义书》。可读的书很多,只要保证选择的书写于我们这个过度互联的时代之前,并且具有永恒价值即可。这样的书籍能够激励我们去颠覆关于“何事最重要”的种种固有见解。

不管你是每天花2个小时,还是每年花2个星期,或者甚至只是每天早上花5分钟,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创造一个空间,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退出。

为自己创造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适时抽身,退一步看清局势。

用每天的第一个20分钟来阅读经典。

白拍图片

说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则删除。

相关文章

  • 读书‖《精要主义4》(33)

    各位简友,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第四部分: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一步:探索。 懂得审视自己,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修养 精要主义...

  • 2020-07-03《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和生活》

    【主题】“精要主义”本质上就是“极简主义” 【类型】读书笔记 【书籍】《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和生活》 ...

  • 《精要主义》 24/33

    看了越来越多的书才发现,其实很多书讲的都是同一道理。没错,世上哪来这么多道理呢?有人说,知道了那么多的道理,却还是...

  • 《精要主义》读书笔记

    5月阅读书目是战友推荐的英国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的精要主义。《精要主义》一书介绍了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并将这...

  • 2019-04-24

    《精要主义》个人读书笔记 精要人生,是一种了无遗憾的生活。 Part1.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学会减少,简化,...

  • 读书时间36 | 长耳朵的树《精要主义》: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

    【读书感悟】长耳朵的树 《精要主义》 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林语堂 读过《精要主义》这本书,对于我自己的...

  • 专注做事,找到最慢行进者

    继续记录读书收获,读的书还是《精要主义》。 1.把握住当下,投入当下,这是看《精要主义》里再次提及到的,也就是专心...

  • 读书《精要主义》

    《精要主义》 01 你有选择的权利 作者原本在英格兰的法学院学习,每天读读书,写写法律相关的文文章,不出意外将来会...

  • 读书《精要主义》

    精要主义笔记10.9 1.精要主义正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这意味着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把追求“更少、但更好...

  • 读书时间40 | 阿仔《精要主义》:20%的努力会带来80%的结

    【读书感悟】 《精要主义》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精要主义》。第一次是传统的纸质书,第二次是使用微信读书拜读这本好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精要主义4》(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hs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