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 趣事简书电影院『闲话电影』
赏析影片《那山,那人,那狗》

赏析影片《那山,那人,那狗》

作者: 赖樟生 | 来源:发表于2016-12-25 00:03 被阅读855次

    工业化的社会,失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看着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满画面的绿意,想起了童年时期走过的一条条山路。电影并非要向我们传达山清水秀,而是山与人与狗的故事。山指的是自然,人在影片中传达的是感情与责任,狗则是要表达人的寂寞,当然还有其他作用,比如凸显感情色彩与狗的忠诚,重点是狗凸显了人的矛盾体。

    父亲因脚病无法承担起乡邮员这份工作,把工作交给儿子。儿子说要自己独自去送信件,父亲一开始并未要陪儿子走第一次,则是叫老二(狗)陪同带路,老二见父亲未走,老二也未走,最后似乎为了要让老二跟随儿子才陪同儿子走第一次。老二在这里的表现是矛盾的,老二明明知道父亲的心思,但是并未跟随儿子前往,实际上是要让父亲一个台阶下。因为父亲本身就准备好陪同儿子的第一次,因为两父子的隔阂,父亲并不想直接表达。两人走到巷子口,儿子叫妈妈回去,父亲在自白中表现出来的是吃醋,说:叫妈妈叫的那么甜。父亲渴望儿子能像对待妈妈那样对待自己,父亲心里明白,做乡邮员常年不在家,没有给儿子一个父爱,并未责怪儿子,反而更加爱儿子,只是没有直接说。父亲唤狗为老二,这样的称呼只是一种亏欠,把狗假想儿子,假想陪伴儿子身边,又或者说正因为假想儿子的陪伴才坚持了大半辈子的乡邮员的工作。

    父亲与儿子第一次休息的时候,两人默契的说:“累不累”,无论父子之间有多大的隔阂,心还是会通的,儿子对父亲有多大的恨,还是会关心父亲。父亲迟迟没有跟上父亲,儿子回了一次头,放慢脚步继续往前走,第二次回头看依旧没有看见父亲,内心忐忑不安地把邮包放下回头急促地找父亲,看见老二在,却不见父亲,着急的问老二哪里去了。父亲并未因儿子回头着急的寻找自己,反而责怪儿子把邮包放下,又让儿子继续怕着自己。在感情与工作上,父亲就是一个矛盾,父亲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改善与儿子的关系。父亲没有那样做,也许父亲陪同儿子的第一次道路,并非出于爱,而是不放心儿子不能把工作做好。

    在父亲与儿子在田野中遇见侗族姑娘这片段,是影片的高潮。父亲有意要儿子娶这个侗族姑娘,只是儿子不想让侗族姑娘像自己的母亲一样,选择放弃。儿子对侗族姑娘是真爱,因为有了妈妈的遭遇,深深地明白一个在在家思念的滋味,儿子更加明白远行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淡化了思念,而守在家的人更加寂寞地思念远方的行人。

    “村里的老人说,背的动起爹,儿子就长成了”。儿子背父亲过河,儿子喊了一句爸,父亲有点不相信。在这里儿子与父亲开始没有了隔阂,开始了互相交流。实际上在这一路走来,是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让儿子明白了父亲,不再恨父亲没有给妈妈一个爱,没有带给儿子与妈妈一个温暖的家。父亲与儿子说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儿子以为是真的,到达第一个村的时候,呈现在儿子眼前的是可有可无的,但在村秘书家里,村秘书说:“外边来我们这的老师、医生、储蓄员、公安个个都能当劳模当干部,就你呀,光是走啊走啊,这么多年了……” 从村秘书的口中,儿子知道了父亲这么多年的艰辛和付出。在村秘书走后,儿子问了父亲为什么,在父亲的回答中,儿子又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父亲。父亲说要继续赶路,村秘书说等等还一个老师的报名表未取来。实际上村秘书也去叫大伙出来看看新上任的乡邮员,在两人要走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出来送行,看新上任的邮递员,这让儿子了解到了作为一个邮递员所获得的尊敬,对父亲邮递员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以后,从父亲为五婆送信给五婆一个慰藉,村民特意将婚礼定在父亲进山的这一天,村民为了不让父亲再滚下山而扔绳子以及附近村民在邮路上自发的将水灌盛满水等几件事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也逐渐加深,父子之间多年的隔阂也得以消除。

    为父亲与儿子丢下绳子的小孩说将来要采访他们,父亲哀叹没有下次了,独自先行走,儿子看见瘦小的父亲的背影,这一刻儿子明白了父亲不舍得丢下工作。一样装着大山,一样装着邮路,人的心比脚还累。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国家干部的工作,若父亲在乎国家干部的身份,那么早就高深了。村里人主动写好表扬信寄到县里去,每次父亲都没有寄出去,父亲执着于乡邮员这份工作,是因为习惯了这条路,放不下一路上的人和事。父亲和母亲的相遇是在这条路上,一路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若是父亲的离开,那些人没有人再会去帮助了。父亲不是执着于这份工作,而是默默地承担起了责任,舍去了家庭的温暖,给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在父亲与儿子回家的头天晚上,父亲看着熟睡的儿子,露出了难得的甜蜜笑容,我想起码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儿子可以胜任父亲的工作,父亲的担心放下了,二是父亲看着儿子长大成熟了,高兴着,三是父亲多年的惭愧终于放下了,知道了儿子并未真正的怨恨父亲,而是默默地承担起了家里男主人的角色。

    回到家中,父亲对母亲说儿子可以接下自己的工作,一路的考察,完全符合标准。这段旅程是一种轮回与延续。路程是轮回的,从家门口出去还要从家门口回来。父亲在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儿子要接着跋涉。儿子曾经到过山外的世界,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好像父亲在影片中说的:山里的人为什么喜欢住在山里,那就像是脚放在鞋里舒服一样。儿子是父亲的生命的轮回与延续,也是父亲工作的轮回与延续。

    那山,那人,那狗,我们的寄托。我们不会像父亲一样对山有着生命的感情,我们也不需要一条像老二这样的狗来陪伴,但我们需要去做“那人”的人。山里人的想头,也叫理想。越苦越有想头,人有想头啊就什么都有!要是没有想头,再好的日子没滋味。这种想头我认为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清晨笼罩着淡淡薄雾的村落与田野展现出来,唯美,淡雅,迷人,沁人心脾的痛彻感油然而生,没有城市的喧嚣与躁动,平淡却真实。当父子两人走出铺满了青石板的村庄时,两人与田野山林融在了一起,在溪水上的石桥时,整个画面就如同一幅水墨画,远处的山林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桥下的溪水潺潺,岸两边长着绿油油的稻苗,两个人一条狗在这个固定的画卷中走过,平静安详而又淡泊。儿子问父亲,山里不应该住着神仙吗,山里人住在没有人烟的山林中,他们不闷吗?父亲说他们不闷,他们是神仙的后代。也正因为他们是神仙的后代所以他们才懂得山林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才会去保护。在这里没有人与自然格格不入的景象,看到的山都是绿葱葱的,那些光秃秃的山头在这里永远不会出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赏析影片《那山,那人,那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yr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