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麦卡锡从演员半路出家成为电影制作人后,一直在低调地为边缘人群发声。他首次担任编剧和导演的电影是2003年的《心灵驿站》,剧中彼特·丁拉基饰演一位霍博肯的流浪汉,为了独处而搬进一座废弃的火车站,最终却在那儿迎来人生的改变。2007年的《人生访客》中,理查德·詹金斯饰演一位鳏居的大学教授,一家叙利亚移民无意中搬进他在曼哈顿的公寓家中,给他带来生活上的转机。现在,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聚焦》中,麦卡锡和联合编剧乔西·辛格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事件:在这座天主教思想就是生活准则、神父和警察相互勾结的城市里,《波士顿环球报》的第一位犹太人总编辑马蒂·巴伦是如何揭露教会的秘密性侵传统的。
影片开头是1976年的警局场景,带给人一种不祥的气息,随后切到2001年《波士顿环球报》的办公室里,有些衰老的巴伦(由列维·施瑞博尔量身打造)在人们关于职位交替的纷纷议论中粉墨登场。巴伦对波士顿的体育传统和天主教氛围都敬而远之(“所以他是个不喜欢棒球的犹太单身佬?”),他指派社里的“聚焦”调查组调查一则关于约翰·乔根的旧闻,此人是一位退休的神父,饱受儿童性侵指控之苦。这些记者最初不情愿调查的秘密档案可能暗示着教会与一系列的丑闻有关(“你想告教堂?”),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已全身心锁定在宗教机构与政府机构在这场牵连甚广、影响全局的案件封藏中所扮演的角色上了。
亚历克斯·吉布尼在他2012年的纪录片《神之地的沉默》中认为梵蒂冈教廷握有自公元四世纪起所有神父性侵儿童的纪录。《聚焦》将焦点从教廷转移到整个社会在这项罪行中的沆瀣一气上来。史坦利·图齐扮演的米切尔·加拉贝迪安说:“如果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那么虐待一个孩子也得要举全村之力才行。”这位美国出庭律师(又一位波士顿的外来客)的当事人一直以来承受着波士顿上流社会全体保持沉默所带来的压力。而且因为朋友和家人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妈?她就会拿饼干给我们吃),所以《波士顿环球报》必须正视它自身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它错过了一条本应在几年前就登上头版的报道。
记者们猛砸电话,四处敲门,在旧卷宗中埋头苦搜,这些令人信服的平凡场景使《聚焦》不可避免地被拿来和艾伦·J·帕库拉的《总统班底》进行对比。抛开琐碎的细节不谈,本剧中几乎没有帕库拉的电影风格的痕迹。戈登·威利斯的摄影将《总统班底》变为由监视与暗影谱写的新现实主义交响乐,《聚焦》的摄影指导高柳政信追求更平实的画面,麦卡锡也将任何明显的视觉风格都置于更好展现剧本和报道之余的次要位置。或许制作人觉得电影主题太过严肃以致不应该有美学风格,这导致画面特别平淡,几乎没有出彩之处。
麦卡锡已经完成了他导演的工作,剩下的就是要演员们呈现精彩的表演了,而他们确实很好地完成了这项挑战。在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的《鸟人》中,迈克尔·基顿惊艳复出,迎来事业第二春,这次饰演“聚焦”调查组的老头目罗比·罗宾森,随着丑闻真相水落石出,他坚定的信念也出现了动摇。瑞秋·麦克亚当斯饰演记者萨夏·菲弗,尽管她仍和祖母一起望弥撒,却也逐渐失去了和教堂最后的这点联系。她在信仰与职业操守之间取得平衡的那一幕,是全剧最好的场景之一。
马克·鲁弗洛饰演了剧中最接近主角的角色,一场积压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的戏更是剧中极少令观众鼓掌叫好的情节。他在法庭中顽强地和对方辩论,聆听受害者艰难吐露他们的悲惨遭遇时沉着冷静,可见他对角色的拿捏十分到位。在这些场景中,他对角色全心投入,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表演实力。
毫无意外,《聚焦》惹恼了某些人:波士顿学院发言人杰克·邓恩看到自己被刻画成令他自己作呕的“冷酷而漠然”的形象后,他马上就请了律师。麦卡锡和辛格(后者参与过可信度稍逊一筹的《第五阶层》)展示了调查记者们跳出新闻头条、挖掘故事背后真相的魅力,无论这部电影表现得如何戏剧化,它都确实是真实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