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某平台上看到有人发布了一张小虫的照片,让人用本地方言说说小虫叫什么。小虫长着六只脚,全身呈黄褐色,头部有类似触角样的凸起,身体圆胖,有翅膀。我一看,哈,这不是我们这里叫的“土狗子”吗。发布者说,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种小虫了。这一说倒让我想起,是啊,我也是多年未见,这些以前司空见惯的小家伙,现在去哪儿了?
在我小时候,那个生活物质尚不丰富的年代,各类小虫就是小孩子们最好的玩伴。那时,我们一家人住在父亲单位的宿舍楼里,楼下有一处很大的院坝。我们同宿舍的一群小孩每天做完作业后,就聚到院坝里玩耍。在傍晚,院坝里可以捉到许多不同种类的小虫。数量最多的是一种被我们称之为“水爬虫”的小虫。小家伙长得跟蟑螂一般大小,全身黑色,长着硬壳的翅膀。只要院坝里的夜灯一亮,这种小虫便不知从哪里飞来,遍地都是,四处乱爬。我们这群“坏小孩”喜欢将水爬虫捉住后,把它翻身六脚朝天地放在地上。仰卧在地的小家伙先是拼命地蹬脚挣扎,似乎想要竭力翻身逃走,但挣扎一会儿无果后,就干脆装死,任我们拉弹摸扯仍然一动不动。看着它的囧态,我们不由得嗞牙咧嘴发出“咯咯”的欢笑。
被夜灯吸引来的还有一种长着艳绿色翅膀的大蛾子。我依稀记得它两边的翅膀上分别长有一个褐色的圆形斑点,应该是一对用于迷惑天敌的假眼。大蛾时常停歇在院坝夜灯的水泥灯柱上,它外表美丽,但行动笨拙迟缓,一捉便着,于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捕捉的对象。大蛾的幼虫同样通体绿色,形态和大蚕相似,只是比大蚕略粗大,看上去肥胖水嫩,似乎是身体里充满了液体,被我们称之为“猪儿虫”。“猪儿虫”生长在院坝草坪的矮树上,虽然很容易捕捉,但却因为其看上去可能随时会爆浆的体态,让我们有所嫌隙,避之不及。
秋天的时候,院坝草坪上的杂草蹿到有半米高,我们又会拿了小玻璃瓶,在草丛中捉蝗虫往瓶子里塞。看蝗虫在瓶子里努力挣扎,相互推攘,我们哈哈地笑:“这'鬼头子'真是笨死了!”
除此还有蝴蝶、蚱蜢、蝈蝈、蟋蟀、金龟子……这些都是我们孩童时代的欢乐和美好。遗憾的是,这些小虫现在几乎都遁迹于乡野,若能觅见,也是一份难得的相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