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很多东西在无意间都不见了:手机存有的相片全不见了,音乐、录音不见了,今天又发现连手机里存有的所有的号码都不见了,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日事已过,归零从新开始。
这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新的节点,怀着感恩的心,让自己的心智模式越来越成熟,如同一个从吃奶的婴孩长到可以吃干粮的成年了。
什么是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行动和生活。
我身边的一个伙伴,近两个月状态都不太好,有一天他自言自语说:“我如何才能幸福”,我笑了笑,反问他:“什么会使你幸福?”
当我们去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旅行时,通常需要地图的指引。当你手里的地图是错的,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去到想去的地方。
所谓的心智模式就如同是这张地图。
心智模式也叫心智模型,它可以不断绘制。往前走的时候,也是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只是我很明白我舍弃的是什么,放下的是什么。
心智越来越成熟意味着“头脑”与“心智”的契合和“理解的知识”与“操纵的知识”的契合,而这让我更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挑战,我更加意识到心智模型的绘制对我的人生来说就是翻转。回看这个过程,所获得的比预期更加丰盛。
如何更新你的心智模式呢?
舒马赫在他的《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中为我们介绍了四大地标。
1.第一座地标:四大存在
当我们走入一个全新的游戏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个世界建立一个基本的认识。
这个世界有四大存在,从低到高依次是,无机物、植物、动物,和人。
第一个层次——无机物。
比如我们日常用到的桌椅。在没有外力的借助下,无机物是一个不会生长,不能动的,没有生命的物体,它是被动的。
第二个层次——植物。
和无机物相比,植物具有生命力,植物会吸取营养,然后光合作用,它会生长。
第三个层次——动物。
很明显,动物又比植物多了一层东西,叫做意识。我们能看出植物具有生命力,但是我们拉它,砍它或者把它推倒了,它都没有反应,只能被动的接受。
但是动物不一样,它会有反应,比如备受铲屎官喜爱的的宠物狗,它会意识到我们回家了,要吃饭了等等,而且如果我们要对狗狗做出伤害它的行为,它会躲避甚至攻击我们,这就是动物的意识。
第四个层次——人类。
与动物相比,我们又高了一个层次,我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是我们独有的禀赋。我们能够自我反思,不只会将自己所经历的简单相加,还可以对这些经历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反思,并基于这些意思做出选择。
2.第二座地标:人生两大问题
世界上分两种问题,汇聚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而人生其实是由一连串发散性问题组成的。
“汇聚性问题”是什么?
汇聚性问题的“形状”就像一个漏斗,纵使千头万绪,但始终会归于一个真理。
比如制造一个飞行工具,虽然问题非常复杂,但是经历了许多代人的尝试和发展,飞机终于被制造了出来,人类飞上蓝天的愿望实现了。
事实上,即便最后发明出来的不是飞机,也会是相似的一种飞行载体,这就是汇聚性问题。
你越是理智地研究它们,这些答案就越是汇聚到一起,所需要的只是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研发经费,或者更多的才智。
发散性问题却没这么简单,它们并不汇聚到一起。相反越是澄清它们,越是强化其逻辑性,它们的分歧就越大,直到其中一些答案看起来刚好与另一些相反。
3.第三座地标:两种契合
契合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意思是认知与存在的符合。
第一项契合,“头脑”与“心智”的契合。
普罗提诺曾说:眼睛若不先变得像太阳,就绝不会看到太阳,灵魂若不先变得美丽,就绝不会看到至高无上的美。
表面上听到看到摸到的,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人类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但有时“心”的表达能力和接受水平却能超过人类所能的范围,它能够更准确地捕捉、体会人类五官所触及不到的感受。
换句话说, “心智”比头脑,更加敏感。
第二项契合,“理解的知识”与“操纵的知识”的契合。
舒马赫告诉我们,首先要分清两类知识的不同,其次要知道需要使用哪类知识。
做操作类事情时,使用操纵性科学知识,做更高层级的复杂事物时,你需要的是理解的科学,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为人处世的智慧,思想境界的智慧等等。
4.第四座地标:四个认知
舒马赫从四个基本认知入手给出了方法。这四个认知分别为:认识你自己;认识其他存在;认识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认识这个世界
第一层认知,认识你自己,即我们内心世界正在发生的事。
第二个层次,认识别人的想法。
第三个层次,了解别人对我的认识。
第四个层次,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生活就是道场,此时正是修炼时,我们所面对的所有的纠结,痛苦,烦恼,都是在不断的拉扯我们,然后试图让我们跳到另外一个层次来看待这些问题,如果你不能够让自己够跃迁一下,我们只能永远和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
新的开始,从心开始,只要心意更新,你就改变了。每天知道自己的成长空间还是那么大,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