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心之屋专题故事
桃花扇底李香君之悲剧人生

桃花扇底李香君之悲剧人生

作者: 江南茶客 | 来源:发表于2021-07-29 19:50 被阅读0次

近来读到侯方域写的《李姬传》,又想到孔尚任的《桃花扇》,更觉李香君的不凡。

李香君生身父母是谁不知,只知是苏州人,估计也是一个国难之时的弃儿,只有一个养母,叫李贞丽,是当时秦淮的名妓。

这个听起来有点韩国味的女人果真不凡。侯方域写其“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一个能与当代豪杰结交的有侠气的女人领养出来的女儿岂会平庸?

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女。李香君不仅继承了母亲的侠气,而且聪慧,读了一点书就能辨别士大夫是否好人,比如复社的那个太仓人张溥她就判定为好人,吏部夏允彝她也称赞之。

能识人不仅需要智慧,更主要的是内心的是非观念。

这一点她母亲功不可没。

李香君成为秦淮八艳除了美貌与是非观念,还有其对音律的理解能力。

纯粹的花瓶是不长久的,即便是传世的瓷器,也会有审美疲劳的一天。

李香君十三岁时就跟苏州人周如松学习汤显祖歌玉茗堂四传奇(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的演唱,学得出神入化。更精通弹琵琶。

因为精通,所以常不屑为俗人弹,因为不屑为俗人弹,难得弹一下,就让人叹绝了。

李香君觉得复社中的侯方域也如张溥一样是个贤人,加上侯生年少风流,便少女心动,演出一场爱情故事。她与侯生你诗我歌,浪漫的情节比今日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更甚。

当爱情是灵魂的全部时,金钱便不太重要了。

然而爱情中的女人,眼神的锐利会大不如前。李香君也是如此。

侯生不是坏人,然他只是一个风流才子,如此而已。是非辨识,家国重任放在一介书生的肩上似乎沉重了一点。李香君第一次帮侯生明忠奸就应该意识到这个男人有其性格上的弱点。但她没有。

阿附魏忠贤并因此获罪至金陵的阮大铖在受众爱国志士排斥时能想到要通过侯方域来解,就说明了侯生一定有什么地方可让人攻破,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而侯生竟然在他们每天请客吃饭的行为中没有任何意识吃得下去,就可见这人的是非能力有问题。

他这样一个在金陵城中也算有名的坚定拥明的人物竟然需要在李香君的开导之下才能明了,才能与之绝,这真让人感叹。

而李香君的开导也并非从国家大义的角度出发,而是让侯生做了一个选择题:你的至交是有高义的阳羡陈贞慧,有铮铮铁骨的吴应箕,况且你是世家,你要选择他们还是那臭名昭著的姓阮的?

侯方域觉得既然非得选,那只能选前者,因为毕竟他不能在当时就为人诟骂,这是极没面子、辱没世望的事。

风流才子侯方域的高考才能并不如唐寅,会试又失利了。不过这也可以想象得到。考试前忙于结交男女朋友的,高考一般不会好。

虽然这样,李香君还是摆酒桃叶渡,为他弹唱送行,鼓励他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就是蔡邕,蔡文姬的父亲。她又说蔡中郎也没考取,却还是为董卓重用了,希望侯小弟“自爱”。

侯生后来确实“自爱”,只是他理解的自爱与李香君希望的不同:他放弃了反清复明的主张,顺应潮流,投靠了入关的清兵。

而李香君则在乱世中拒绝金钱的引诱,权势的逼迫。旧开府田仰花三百锾(一锾相当于六两)的重金邀李香君相见。李坚决拒绝,田就恼羞成怒,恶语中伤李。李说:“现在如果因金钱而去赴约,那是我出卖侯公子。”坚决没去。

这是侯方域的传记中写到的,当是真事。男人一旦不是男人,便连女人也不如,甚至都不是。处于这样的乱世,李香君骨头再硬,也只是一弱女子。怎么办?

侯生的传记没再写下去,孔尚任的《桃花扇》写下去了。

他写到李香君的无奈,只有出逃,避于苏州一尼庵当中,患上了肺痨,等待侯方域某一天突然出现。她的愿望成真了,侯出现了。

只是出现的侯方域已不是那个反清复明的复社积极分子侯方域,而是依附清廷不认祖宗的侯方域了。于是李香君愤然撕碎了两人的定情之物桃花扇,香消玉殒了。

看到这里,不禁敬之又怜之。如果从国家大义上来看,李香君之为无疑是惊天地泣鬼神,展现其一个弱女子的铮铮铁骨,可敬可佩。

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女人一旦陷入政治,命运常常是悲剧的。

明朝腐朽,曾让多少有志之士陷入无妄之灾,受尽酷刑,依历史发展潮流来看,侯的选择并没多大错误。而李香君不过是乱世中一无根的浮萍,得一真爱不易,又何苦让自己如此悲惨了此一生?只能感叹哀怜她了。

男人有奇崛之气,大凡命运多舛,女人也是。

不过也有一种新考很圆满,那就是最后李香君与侯生自栖霞山携归故里相伴一生。

我诚愿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桃花扇底李香君之悲剧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sf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