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往往会戴着“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眼镜来看待。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我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单纯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学术化表达,是一种超越种族、超越国家、超越政治、超越西方形而上哲学的一种作为现实工具的文本理论体系所构成的前意识形态。
前意识形态不同于意识形态,是构建意识形态之前的一种底层思维,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类比,前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就如同“本我”和“超我”一样,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和某些强加意志的体现。
我也可以这么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某个政党的哲学,某个利益集团的合法性证明,也不是纯理论的思维呈现,而是饱含着一种人性内在的自然冲动去追求真善美的全人类的行为思想指南。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要从马克思的行为动机谈起。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到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他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改变一种残酷的、异化的人和社会的现实。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目的是想通过改造社会让人类得到真正的解放。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并不是和传统的、形而上的西方哲学家一样,在书斋里创造理论,玩逻辑游戏,而是真正要用自己的理论指导实践而进行目的明确的政治活动。齐泽克在《<帝国>: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提到的,“我们应该牢记本雅明的提醒,仅仅去追问一种理论是否自称与社会斗争站在一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进一步追问它如何在这些社会斗争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马克思1848年当选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主席开始,他就已经是学者和革命家两个身份的混同或者具有更浓厚的革命家意味。他一直在积极地参与着革命,证明其思想对于社会斗争的有效性。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他和列宁、毛泽东等推动伟大历史进程政治家的行为动机没有什么不同。
通过马克思的行为动机,确定马克思的主要目的和真正身份后,再来反观他的理论体系,这就能很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马克思首先从“现实的人”的角度为出发点,深刻理解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足以看出,马克思在构筑他的思想体系之前,是完全现实的,是没有脱离物质和精神、没有脱离人与社会、没有脱离人与自然的这些对象性活动构成的统一体的。
黑格尔有一种看法:人发展的真正动力是“获得承认的激情”。这种说法承认了人的社会属性,也承认了人的“他者”属性。人总是在对象性活动中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或者希望他人和自身产生某种共鸣。这是人的本质决定的。人性的孤独和迷茫是生来具有的,也是自我寻求生成过程中的一种焦虑。通过对象性的社会活动,自然的人逐渐成长成为社会的人。通过这种为了解除自身孤独、焦虑的对象性活动产生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与自我构成是同时产生的。人的自然存在同时决定了他的社会存在。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人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基础之上,逐渐寻求自我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基于这种自我实现的一次又一次超越。尼采的“强力意志”也是这样一种表达。
他们说明了人的需求是不断寻求突破的,是一种没有尽头的执妄。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始终贯穿的是人对自身和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不断突破和探索。这种看似有目的的行为却蕴藏着一种不可知的结局。人类自我构建的社会系统有一种根植于人心理和生理特质上的不确定。就像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是自己的掘墓人一样,每一种由人类自我生成的社会关系中,都蕴含着反对自身存在的因素,这是一种内在矛盾,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更新。
马克思反复强调人的“现实性”,就是要说明他的思想体系是完全从社会实际出发又要回到现实中的具有可知可感、可把握可操作、可运用可实践的真正能够改变社会促使人类进步的学说。 他首先论证了资本主社会中,劳动者的内在矛盾。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异化。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剥削和压迫,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逐渐失去人向往真善美自然的本性。
我认为,这种异化不是只体现在底层阶级,同样也体现在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他们在资本的作用下,变成了毫无人性的“资本的人”,一种通过资本悄然吸食大众的血液,一种异化成了冷酷无情的、失去理智和感性能力的贪婪的“资本化的吸血鬼”。 这说明,资本主义全面否定了所有人追求真善美的本质,让人变成了一种资本病毒控制的“丧尸”。
美国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代表百分之九十九的底层民众只是通过占领行为强调社会的不公,而无法提出一种解决途径,最终被迫清场。根植于内心的资本逻辑让他们无法找到一种合理的理论支撑,只不过是一句“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最终表达为“我不知道怎么办,但我觉得这样不对”。更像是一种无病呻吟或者自我安慰。他们在资本逻辑下已经失去了人的主体性和思想性。包括百分之一的占有资本的富人,他们百分之百被“资本”这种“病毒”所控制。可见,资本主义是造成处于这种社会下各阶层的每个人种种不幸和异化的根源。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劳动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最终得出了一个重要论断“资本主义自身就是自己的掘墓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有些观点认为,这种说法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资本主义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由于自身的矛盾导致其自身的坍塌,是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需要暴力革命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结果。第二种是通过联合无产阶级的力量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新的更适合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秩序。马克思本人在积极探索人类解放的过程中也运用了这两种方法。
《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表明了马克思是支持暴力革命的。然而他的理论中的非暴力一面也处处可见。资本论序言中:“不能跳过更不能以法令形式来取消社会的自然发展阶段。”
在我的理解,这两种解释其实并不冲突。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其实就蕴含了一切暴力和不暴力的革命因素,无论暴力与否,都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并不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一组悖论。纠结于“暴力”与“非暴力”是一个伪命题。 但是,囿于马克思革命者的身份和通过革命实践改变社会的目的,他试图通过暴力革命这种立竿见影的方式来推动资本主义灭亡的进程,并且在理论中反复强调了暴力革命的必要性。这一点在之后的革命者中也充分体现出来。暴力革命是真正能够颠覆统治阶级加快历史进程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是:暴力的和不暴力的革命都将发生,资本主义终结后将迎来共产主义,这具有一种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标志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马克思通过构建共产主义社会,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足够的物质满足自然属性。第二,通过平等的社会关系构成自我,解决人性的焦虑,心灵得到成长。物质极大丰富,满足人的自然属性。没有了国家、阶级,平等了种族和出生,自由而美好的人与人的关系。
这是真正人类文明的开端。 那么,如果对共产主义社会加以反思呢?资本主义社会将人与人的关系简单变成金钱的关系。共产主义社会呢?物质极大丰富,金钱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体力劳动完全由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将不复存在。人类只需要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甚至某些简单的创造性的活动也可以由人工智能来代替。大部分的普通人变成了少数占有顶端智慧的人所建构的社会中“被喂养”的人。 真正的共产主义实现之前一定是一个“被喂养”的人进行反思和革命的社会。他们失去了劳动这种自我生成的对象性活动,极大满足了人类的惰性。虽然人的自然属性被满足,但是人的自我实现和生成却被剥夺。人类真正的自由会来临吗?免去了物质匮乏的痛苦,自我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吗?
福山提到,资本主义是历史的终结,现在看来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是达到共产主义以后呢?历史就此终结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