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几川
《人生》最近《人生之路》正在热播 ,因为没大有心情看电视剧,就读了《人生》原著,不仅写了高加林的人生,我也有很多感慨。
首先是男主高加林,一个自我感觉失败的高考落榜生,一个被顶替了位置的民办教师,一个当不了农民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个站不住脚跟的宣传干事,一个换了生存环境抛弃爱情的后生。高加林的身上也让我看到了80年代孔乙己的影子,一个不愿意脱去长袍的书生,高不成低不就,也像极了很多毕业之后徘徊的年轻人。
其次是巧珍,还是感觉比较心疼的,喜欢上了一个父母溺爱的孩子,并且在付出了自己的感情之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高加林和刘巧珍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父母的溺爱,因为高加林父母的溺爱,所以他十指不沾阳春水。即使不上学之后也没有干活儿的能力,在家里浑浑噩噩的,一觉接着一觉睡。深刻反省之后,我也感觉我有点儿这种懒惰的影子。高加林之所以悲剧,我觉得也有一方面是父母溺爱的原因。
一个堂堂男子汉,因为脸面的原因,不敢去县城卖馒头。而是去了图书馆,将馒头放在长椅上。其实这个镜头我觉得也还是比较讽刺的,高加林身上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点。
刘巧珍也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刘巧珍的父亲刘立本也比较疼爱她,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当出现了他们两个风言风语的时候,由于刘立本对闺女的愧疚,他没有去教育闺女,反而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溺爱成分,身为农村女,却又打扮出城里女子的模样。刘巧珍聪明却又大字不识一斗。
将这两个矛盾的人物放在一起,同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其实我觉得父母的溺爱也是占大多数的。这也反映了一个教育现象,父母的爱不是蜂蜜,而是砒霜,无论你的家庭基础是什么样的,都不要去越界,溺爱孩子。应该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自己成长起来。孩子出生的起跑线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给孩子提供的条件也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在你的家庭条件上给孩子一个较好的优势,但也不要盲目越界,造成一个不可收视的后果。
没有父母的溺爱,高加林就不会被三星顶替掉民办教师。没有父母的溺爱,三星就不会高中之后最后修拖拉机。没有父母的溺爱,刘巧珍就不会丢掉她心里向往的爱情。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在为孩子考虑的同时,我觉得教给孩子一种能力胜过提供给孩子较好的条件。让孩子学会成长,胜过父母的溺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