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迅哥儿的故事,他是怎么看待钱以及为何因钱与弟弟撕X。
一、
鲁迅是一个被过分拔高的人。
当然二喵不是质疑鲁迅的文学地位,而是说我们印象中的鲁迅,被塑造得不那么可爱。
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做阅读理解,标准答题句式是“深刻地揭露了……严正地批判了……对XX寄予了深深地同情”。
课本里的鲁迅,是敢于和封建主义做斗争的战士,加上书中的形象是常年冷眼横眉,穿着长袍,让我们感觉鲁迅非常穷。作家嘛,猛写十年不富,不写一日便穷。
但二喵告诉你,鲁迅住独幢三层小洋楼,平时爱下馆子,爱看电影,爱逛旧书摊淘古物字画,出门还要打打车,大半夜给自己找理由吃零食。(仿佛看到了自己)
你是不是觉得很意外?鲁迅的生活,很资产阶级作风啊。
不过迅哥儿并非出生就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他也是花了很长时间达成这个目标的。
二、
一般我们觉得大文豪是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比如不那么爱钱,视金钱如粪土。
对不起,迅哥儿非常非常在乎钱。没钱怎么生活?靠爱来供养,还是靠爱来发电?
他在日记里面详细记了自己收入多少,花了多少钱,还曾为了2万版税和学生对簿公堂。
鲁迅对钱的态度一以贯之,如同他的文字一样深刻真实。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现在很多文章动不动就怂恿我们做“娜拉”,去追求梦想啊,去造作啊,然而鲁迅很久很久以前,一针见血地指出: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
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
迅哥儿说得很透彻。诗和远方很好,但不要走到半路就熄火。
而悟出这样的道理,和他的原生家庭和早年经历有关。
在鲁迅十二三岁时,祖父入狱,父亲病逝。原生家庭会决定一个人的人格和行为模式
早年丧父的痛苦和家道中落后的人情冷暖,对鲁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鲁迅笔锋凌厉,剖析人性堪比手术刀,刀刀直戳人心,也深知一分一毫来之不易,对钱很看重。
三、
然而,鲁迅对钱很在乎,并不代表他能处理好钱与家人的关系。
对外,鲁迅是个战士,是民国第一怼人大师。对内,鲁迅却成为家庭的牺牲者。
北京八道湾11号院,这是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之一。1919年底,鲁迅花了3600元购置。
当时鲁迅在教育部做公务员,月薪300元,这样算鲁迅要花一年的工资来供这套房。
因教育部经常拖欠工资,鲁迅手头并不宽裕。他卖了绍兴祖宅,找朋友借了一些钱才买下来。
鲁迅思想激烈反传统,可他身上有着浓厚的家族观念和长子情结。所以他购买了这套四合院后,把绍兴家里的老母亲、原配朱安、弟弟周建人接过来住。二弟周作人一家住在这里。一家人要齐齐整整,开开心心。
看过很多电视情感调解类节目,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家庭成分,迟早要来一场大撕X。
这时期除了有本职工作,鲁迅还做兼职赚稿费。收入算是可观,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宽裕。
身为长子,他要供养孝顺母亲,所以雇了保姆照顾她。
虽然被骗婚,他对朱安没什么感情,但他们没离婚,还算是合法夫妻,他还要负担起朱安的生活。
三弟建人是个年轻小鲜肉,没有工作,一家需要他的接济。
鲁迅并没有和弟弟周建人一家实行财务共同管理,而是工资全部交由弟媳羽太信子打理。
偏偏信子又是个败家老娘们,喜欢作妖,雇十几个仆人来伺候,赏给仆人的东西随随便便都是LV、Gucci级别的,吃饭和皇帝用膳一样一样的。
这样鲁迅除了养妈,还要养妈的儿媳妇,养三弟周建人一家,还要贴补二弟周建人一家,让信子过上奢侈的生活。
如此一来,搞得鲁迅不仅没存下钱,还欠了许多外债。鲁迅提醒一下,别花钱太阔绰,要为将来考虑。信子立马变身drama queen,在周作人耳边乱吹风瞎造谣。
最后教育部科长和北大教授在家大打出手,兄弟决裂,鲁迅就从八道湾搬走了,而属于他的房产归了二弟周作人一家。
1926年,鲁迅携许广平离开北京,很难说不是想摆脱这种家庭关系,建立一个真正的新家。
现在人们说鲁迅投资经验丰富,喜欢买房,这只不过是他的无奈之举,但鲁迅的一些理财观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迅理财观
1、对金钱有着清醒的认知,不像很多人那样对钱的态度很分裂
2、意识到储蓄的重要。遇到大风大浪,手中有粮,心里才不慌
3、坚持记账,知道钱花在哪儿了,说不定你的记账有史料价值呢
4、理清钱和家庭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界限
5、找到能力变现的方法,拥有持续稳定的睡后收入
正因为这些前期的铺垫,到人生最后10年,鲁迅才真正获得了财富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