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44402/79d71f696e7301d7.jpg)
每次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看到各种陪孩子的父母,我都特别感慨。因为放眼望去,基本都是同一个场景∶
孩子一个人在里面玩,所有家长都像商量好了似的,在外面低头看手机。
孩子换了一个更大的地方自己玩玩具,父母换了一个更大的地方玩手机。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很多父母,似乎不太知道怎么跟孩子玩到一起,也不知道跟孩子玩什么,自己又总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所以,你真的“懂”跟孩子一起玩吗?
01
陪孩子玩的3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第一层∶假装式的陪玩
我曾经在儿童乐园看到个小男孩,本来自己玩得挺好,后来觉得无聊,就去叫爸爸陪他一起玩。
年轻的爸爸一边刷手机一边说:你自己去玩啊,我不是在这里陪着你吗?乖啊,爸爸还有事。
说着指了指自己的手机。小男孩央求了几次,爸爸还是不肯,最后只好走开了。
很多父母以为,“我在这里看着你”就等于“我和孩子在一起”。然而,物理距离并不能代表心理距离。人在心不在,有陪无伴,并没有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妈妈/爸爸和我在一起”的感觉。
对孩子来说,互动是被看见。父母不经意的不作为,会让他们认为父母不爱自己,眼里没有自己。
只陪不伴,父母花了时间,却不能走心,这种陪伴只是父母的麻醉剂。
第二层∶任务式陪玩
这一层的父母,付出了时间,也付出了精力,而且他们一般都很有责任心。
他们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但往往表面上是陪玩,心里想的却是怎样改变孩子。一边陪孩子玩,一边不停挑剔,纠正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想改变孩子?因为他们看不见自己孩子的真实存在,只看见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正确”的孩子,还要让孩子朝他靠拢。
本来是玩乐的时间,却被教导条条框框,孩子当然不愿意和这样的父母一起玩。
第三层∶联结式陪玩
联结是一种相互归属,融为一体的状态。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深度的联结,既有身体的亲密接触,也有情感能量的流动。
宋氏家族的孩子个个出类拔萃,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培养。为了让孩子安心成长,宋耀如特意在郊区购宅,门前有溪流,后面有菜地,四处都是供孩子撒野的场所。
有一次孩子们玩疯了,在农夫的地里跑来跑去,踩坏了农田。农夫找上门问责。宋耀如赔礼道歉之后,对农夫说:"如果他们还跑去玩儿,请不要惊吓到他们,我会教导的。"
宋耀如还特意买了一箱子皮球,鼓励子女们踢球,孩子们经常把球踢得到处都是。不管工作多么忙、时局多么乱,他都要抽空回家陪孩子一起踢球玩。
会玩的父母,其实心里也有一个孩子,他们懂得如何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童心。
他们会和孩子一起搭积木,也会陪孩子爬山捡树叶,他们会和孩子一起游泳打球……
和孩子一起“虚度时光”的方式太多太多,他们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玩的乐趣,因为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童年时的快乐。
02
游戏力,让你看见真正的孩子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提出,游戏力不仅仅是一些游戏和养育技巧,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真正看见孩子的方式。
陪孩子玩,我们需要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选择适合于孩子所处年龄段的游戏。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儿童的游戏要经历三个阶段:
0~2岁的孩子,热衷于练习性游戏,重复练习各种动作。比如:一次次地把刚垒高的积木推倒重来,乐此不疲。
3~6岁的孩子,喜欢玩象征类游戏,装扮成想象中的角色,模仿成人的活动,如“过家家”“商店购物”等。
7岁的孩子,随着规则意识的萌芽,开始玩规则性游戏。他们会选择玩伴、玩的时间、改变环境、约定协商玩法等。
每一阶段的孩子,父母给予的陪伴方式都不一样:
对于年纪小一些的孩子,我们就得俯下身子,和他们面对面地玩;
对于年纪大一点的,我们就得适应他们的方式。
只有去看见孩子的变化,父母才能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
03
如何成为孩子出色的玩伴
“陪玩”的过程,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这也让亲子之间天然的联结得到后天的升华。
每个孩子童年时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亲密的玩伴,而父母,就是孩子所接触的第一任小伙伴。那么,如何成为孩子出色的游戏玩伴?
• 共情陪伴
你真的理解你的孩子吗?
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
TA除了这一种,还倾向于什么游戏?
和你玩游戏时TA的情绪怎样,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TA更想跟你玩,还是跟同龄人玩?
你充分尊重孩子的游戏选择吗?
TA说想玩A的时候,你有没有因为嫌麻烦,而选择了B?
TA想跟你玩的时候,你推脱过吗,食言过吗?
共情理念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宗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指能站在他人立场上换位思考,对他人的情绪能感同身受,能真正理解和尊重对方。
孩子童年时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而太多父母却做不到。
• 用孩子的表达方式沟通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用语言来表达一切,然而,语言不是孩子的表达方式。
他们的方式是游戏。
如果我们想听懂孩子在说什么,更好的方式是“跟着他玩”;
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更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
• 保持亲密的身体接触
在保证安全,尊重孩子感受的前提下,和孩子保持身体接触。例如胜利后的击掌,落败时的拥抱,拍肩,等等。
玩,能激发一个人最真实的情绪,快乐和低落都无法掩藏,特别是孩子,把情绪玩出来的时候,就是跟孩子建立亲密联结的时机。
有的父母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陪孩子玩,认为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可以让父母有时间工作休息。
这些都没有错,然而,陪孩子一起玩的全部意义不仅仅限于此。
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总是在联结、断裂和重建联结三种状态中不断变化,亲子关系亦如此。
没有那么多天生就联结完美的亲子关系,一起玩,就是创造高质量亲子关系的最好方式。所以,趁着秋日天气尚好,趁着风还不噪,带着孩子,出去玩吧。
嗨!我是JK不二子,简书签约作者,资深少儿教育工作者,少儿心理咨询师。专注亲子教育研究和写作,遇见孩子,遇见最好的你。关注内在,和孩子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