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们设想一下春秋时期“国二代”们的生活,往往是这样的词语:高高在上,衣食无忧,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然而事实是残酷的,这一群群公子们生活的常态是充满纠结,如履薄冰。道德向左,权力向右;感情向左,地位向右,如何抉择?选择的结果往往决定着他们的政治前途和生命。他们在春秋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爱恨情仇。
郑庄公寤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名字,因为寤生就是倒生难产的意思,充满了母亲对他的歧视和不满。他为自己的儿子们命名往往使用比较短促的字。郑庄公的宠臣祭仲为她从小国邓国娶来夫人邓曼,生下嫡长子叫做忽,加上姓就是姬忽,听上去像一个副词。郑庄公还有一个来自宋国的宠妃,叫做雍姞,生了个孩子被叫做突,加上姓就是姬突,听上去特别像一种生理反应。
太子姬忽是一个重感情轻政治的人,他的许多选择基于道德和感情,而毫不顾及政治。这对于普通人本也无可厚非,然而他出身贵胄,轻视政治往往会危及生命。
有一年,齐国的国君僖公想把女儿文姜嫁给他,政治老狐狸祭仲赶忙跑来,说:“太子你一定要娶她。原因有二:其一,你老爸的姬妾太多了,还有三位公子等着抢国君的位置呢。你老妈娘家邓国弱小,没有强有力的外援,你的地位堪忧。其二,齐国是大国,如果你娶了齐国的公主,就拥有了强大的外援,将来做国君才可稳固。”
但是齐国的提亲,被太子忽拒绝了。祭仲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太子为什么这么做。他问姬忽why,太子忽的理由如下:“人人都有合适的配偶,齐国强大,郑国弱小,门不当户不对,不是我的配偶。《诗》中不是说‘自求多福’嘛!靠我自己就行,我不会攀附大国的!”祭仲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拂袖而去。
我们再来夸夸姬忽的业绩,作为郑国的储君他可是要地位有地位,要相貌有相貌,可是人家偏要拼才华。公元前706年,太子忽率领郑国军队帮助齐国攻打北戎。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大败戎军,俘虏两个主帅并砍了带甲戎军三百人的脑袋献给齐国。齐僖公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觉得姬忽功劳太大,再怎么酬谢也不为过,于是旧事重提,女儿文姜几年前已嫁给了鲁桓公,齐僖公决定另选一位公主嫁给姬忽。
可是姬忽再次拒绝了齐僖公的请求,太尴尬了。
原因呢?姬忽说:“我为齐国没有做什么事情,尚且不敢娶他们的女子。现在由于国君的命令急忙地到齐国解救危急,反而娶了妻子回国,这是利用战争而成婚,百姓将会对我有什么议论呢?”你看看,姬忽太爱惜自己的道德羽毛了!
五年后即公元前701年郑庄公挂了,姬忽当上了国君,是为郑昭公。但是姬忽在国君的座位上屁股还没坐热,事件就发生了。宋国的雍氏把姬忽的权臣祭仲诱骗了去并抓起来,威胁祭仲说:“不立我的外甥姬突为国君,你就死啦死啦滴!现在姬突也在宋国,你看着办吧!”
自己的性命重要呢,还是姬忽的宝座重要呢?祭仲果断地做出了抉择:保自己的命,放弃姬忽。于是祭仲和宋人结盟,立姬突为新国君,是为郑厉公。可怜的姬忽当了不足百天的国君,夹着尾巴,灰头土脸地逃亡到了卫国。
郑厉公姬突当了四年的傀儡国君,再也忍受不了祭仲的专权。这位情商和智商都余额不足的国君,想出了一个烂招对付祭仲: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岳父祭仲。祭仲的女儿提前告密,祭仲先下手为强,杀死雍纠,迫使姬突逃亡蔡国。
流亡了四年多的姬忽重回郑国为君,白云苍狗物是人非,令姬忽感叹不已。虽然如此,他的政治敏感性并没有提高多少,悲剧将在三年后再次上演。
姬忽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厌恶一个人——高渠弥,但怎奈老爸郑庄公喜欢他呀,老高曾任庄公的中军大将与天子部队作战。姬忽是性情中人,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毫不加以掩饰,多次劝谏老爸不要重用高渠弥。现在姬忽重新当上了国君,高渠弥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老高决定先下手为强。公元前695年冬天,老高陪同姬忽去郊外打猎,结果姬忽成了高渠弥的猎物。高渠弥射出一只罪恶的箭,穿透了姬忽的心脏……悲哉!
高渠弥和祭仲不敢迎回流亡在外的姬突,就立姬忽的弟弟子亹为国君。而这个倒霉的孩子当政不到半年,就被齐襄公以盟会为名骗去杀死,高渠弥也被五马分尸,而老狐狸祭仲称病没有参加盟会,幸免于难。子亹死后,祭仲又立姬忽的另一个弟弟子仪为君。
一个国君的位子几经转手,庄公之子三死一逃,几经反复,郑国才稍稍平静下来。试问,这样的“国二代”,你想当吗?感情向左,权势向右,同室操戈,兄弟相残,血流成河,君王的宝座和冠冕都滴着血,可怕,可悲,可怜,可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