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改革开放,我们这一代人生也有幸。是因为以儒学为主的中国文化在禁闭多年之后,重新罅开中华人文思想教育的曙光。“《四书》应当进中学课堂”发出的呼吁和倡导,唤起我们心中的共鸣。
中国文化的历史始于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期。那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时代,出现了诸子百家: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其中尤以儒、墨、道、法几家强盛而影响较大,到武汉帝时而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从此,确立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文化,之后,便是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发展时期,期间有佛教的传人和兴起,南北朝的“三玄”之学,随之是禅宗的宏开,宋儒理学和明、清理学的蜂起,中国文化经历了交互演变,承传发展的过程。从而积淀出中国文化的结晶:儒、道、释。形成深髓的中国文化思想,博大的中国文化精神,精深的中国文化学术。
人类文化有两大系统,即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的主要大系统就是中国文化,“其影响亚洲之巨,历时三千余年,地区概括东南亚,东北亚,中东部分。”(南怀瑾)直到近年来世界各地纷纷创办孔子学院。
中国文化中“佛家的明心见情的智慧,道家有全生保真的修养,与儒家立己立人,教品励行,以及世界大同的理想”,几千年来熏陶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名族的子子孙孙:文人学儒,志士仁人,英雄俊杰,滋润创造出举世桌越的中华文明,甚至到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充满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建国方略》和《心理建设》都可以说承接着孔孟儒家思想。
当代中国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名满天下,精通中国文化儒、佛、道的硕儒,也是一位积极热心宣扬和维护中国文化的志士。对中国文化的儒、佛、道,他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儒家是百货店,像大部分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可以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真是微言大义,通俗易懂”,南老先生对中国文化,儒,佛,道的比喻真是形象之极,有趣之极,明确之极。
可惜中国文化与我们几代人陌生,相隔久矣!
自上世纪初,滚滚而来的西方文化猛烈地撞击着中国文化。故然,中国文化有不适应社会变迁之处,可是也未必就该“泼洗澡水,将孩子一起泼掉”。“打倒孔家店”,佛家得“百货店”,道家的“药店”也一同遭殃。多少年来别说进这些店里汲取,受益,几乎连门槛都快认不清了,而因此,我等几代中华子孙所受的教育中最大的缺失就是中国文化。同时也造成其修身,正心,立德,治己,治家的先天不足。
令人振奋的是结束中国文化历史上这一不正常现象的时刻到来了。改革开放到如今,中国在物质文化建设日益强盛的时候,从国家领导人到民众,对中国文化反省觉醒了,认识到“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是国家强盛的时代责任。”这种认知和共识真是可喜可贺!因为这使我们看到中国文化回归本位和复兴的希望。
实际上,中国文化的回归和复兴,还有一层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当代另一位文史巨擘季羡林老先生说的,更高层次的爱国,是爱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认为呼吁倡导《四书》进中学课堂就是要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岂止是对我们的儿孙,如我辈虽已花甲之年,也应奋起补上中国文化课。
在当今,只要我们觉醒的中华子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横渠)。为我们中国文化和时代承担起责任,延绵数千年的中华文脉就不会中断,中国文化就好重新放出灿烂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