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的头几年,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街道是在上海的什么方位。那时候日子过的懵懵懂懂,只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和上班的地方是一号地铁的两头,每天坐上地铁,要么看书,要么闭目养神,大概四十分钟的路程。
说来奇怪,那几年从来没有想到要拿一张地图,细细品读一下,真是活动心大! 后来买了车,就不得不研究地图了,那时候还没有电子地图,所以车里放一张纸质地图是很有必要的,于是大概知道自己和单位的方位。
可是上海的路况太过复杂,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能查找方位,然后决定走哪几条大道,等从大道上转下来,就有点茫然无措。所以那时候开车就去常去的地方,陌生的场所还是坐出租车。
等有了手机导航,车开得多了,渐渐对上海的方位有了了解,尤其是自己所在的街区,就算不借助导航,也能开车开下来,兜兜转转,顺利到达目的地。
后来我了解到,家周围的街名,都是有寓意的,我们这个街镇,所有的名字都截取了宋朝的诗词,听起来清新雅致,别有一番味道。
有时候成片的街区,实际上就是整首诗词,诗句里是春光明媚,生活中是蒸蒸日上,寓意美好,“水清疏影斜,山花报春早”,我喜欢它们透出的意境。
虽然名词美妙,可是离我最近的这个街角,过去二十年,能长久生存下来的商家店铺却不多。
曾经有家快客,开了一年就倒闭了。我以为能开得最久的克里斯汀蛋糕点,也开到第五个年头就关店了,更不用说前前后后开了十几个的理发店,洗衣店,水果店,杂货店。
前两年,有一家店开业,请人来庆贺,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好不热闹,引来周围居民的围观,我开车回家,也想看个究竟,把车停在路边,跟着大家一起欣赏。
期间听到几个老人说,“不知道能开多久!”,我心里也这么想的,果不其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不到半年,店就倒闭了。 我也很纳闷,始终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这些店开不下去。
二十年来,只有为数两三家坚持了下来,联华超市,一兆韦德以及两个洗车店。其他的商铺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台,风水轮流转的,好不热闹。
我还记得在洗车店的前身,是一个茶馆,里面的装修很雅致,我去过两三次。下午的阳光照得人懒洋洋,我进门点了一壶茶,整个下午,店里只有我一个人。
我问老板,这样的清淡,生意该如何做?闲聊中,老板居然是我大学校友,因此话也就聊得多些,我对他店的担忧也就更多些。
他倒是很从容,以一种闲着也是闲着的心态来打理,可我内心却替他担心,我一向以为,商业上得有些进取心,真要是想当闲云野鹤,那也不必在闹市开店。
看着学长笃定的神情,我也把我想要表达的话咽了下来,只能心里祝福。后来,我再去的时候,发现他意兴阑珊,没有往日容光焕发的神采,因而知道这家店估计也开不了多久,两个月后,就看到店铺转让的通告,忍不住替他唏嘘了一番。
住了十年,我才知道社区靠着一条可以行船的河,因为城市建设开通了绿道,我才有幸能在河边看船行浪涌,沿着河边的绿道,一直走到以前没有想到的地方,这让我对身边的环境又一次产生了兴趣。
索性后来我骑着自行车,穿街过巷,在自行车上去追逐望不尽的绿窗朱户,十里长街。 走得多了,看得多了,对这片所在,感情也就深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