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解读身边的历史,在时空交错处,找到置身之所。
北京访古系列
从孔庙看明清的教育;
从故宫看帝王治理;
从西洋教士,看中西的差异和现代社会的起源;
从五四运动看民众的力量和王朝结束的必然;
从北京胡同看人们在时代大潮中的沉浮。

北京近距边关,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京师?
皇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它的设计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东宫和西宫在什么地方?
明朝的三省六部在哪里,清朝军机处在哪里?
紫禁城如何进行安全防卫?
等级制度在建筑上如何呈现?
每天皇帝早朝吗?
为什么李自成在武英殿登基而不是在金銮殿?
一座明清两代的皇宫,安步当车,留心那些文字、彩画和结构,一些真实和信息会破空而来,冲破数百年的阻隔。
这就是考古和访古的意义所在。

我们希冀从典籍中探寻先贤智慧,接近古人思想。实地走访,身临其境,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深深地浸润于文化之中。

进午门以后,向东是文华殿,向西为武英殿。
文华殿,明代曾为皇太子的居所,清代是举行经筵的地方。这里是整个紫禁城书香味道最浓郁的地方。
文华殿当做太子居所的时候,殿顶的琉璃瓦是绿色的;当它重为皇帝所用之后,琉璃瓦又改回了黄色。但这里依然有紫禁城很特别的琉璃瓦:黑色。它属于文华殿后边的文渊阁。

文渊阁,是为了收藏四库全书而建。它的样子模仿了宁波的天一阁,从外面看是两层,实际里边是三层。
无论是黑色的琉璃瓦殿顶,还是殿前的楹联,都迫切地传递着一个期望:以水克火。

故宫是庞大的一组建筑,外朝,内廷,规制严明,蕴含丰富。每一处,都掩藏着无数故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今,那些匾额、楹联等留下来的文字,默默透露着主人的所思所想,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故宫不只有熙来攘往的人群,也有或精致或自然的诸多小景。摘取两处与大家分享,都是初夏的象征呢!

阮郎归·初夏鉴赏
苏轼(宋)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蜀葵花歌
岑参(唐)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