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25467/2e451c4500cb2c1b.jpg)
写下这些字的时候,心里是很难过的。
原本打算今天写点别的内容,可傍晚时候朋友突然约吃饭,吃完大概九点多,下楼时候顺手刷朋友圈,看到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新闻:今天,我市一名三岁男孩不幸从卫生间窗户坠楼身亡。最后那两个字,看得我心里堵得慌。
回到家,看到可乐,又想到那个可怜的小生命,心里真不是滋味。
溺水、车祸、中毒、走失、坠楼、电梯吃人……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每一个可怜的小生命的背后,都是两个乃至更多家庭的悲剧,是整个社会巨大的损失和永远的痛。
据报道,此事发生在我市一个已经建好两三年的高层住宅小区,出事的小孩家住十楼。当时,孩子的父母在家,孩子在卫生间玩耍,大概五分钟的功夫,孩子爸爸发觉没有动静,吆喝几声也没人应,就赶紧在屋里找。找了半天没找到,还以为孩子溜出去玩了,结果大人在楼下找了一圈也没找到。
孩子爸爸回到家,透过卫生间窗户玻璃往下一看,看到了这辈子他最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一动不动倒在了三楼的平台上,满脸是血……
从十楼到三楼,说什么也晚了。可怜的孩子,走得那样突然,那样让人难过。他当时一定也很痛吧?
作为一个妈妈,我无法想象孩子父母此刻的心情,真的不敢想。如果我是他们的朋友,或者姐妹, 我也想不出任何安慰的话语。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
我想起去年夏天,在省台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一名在保险公司上班的单亲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年幼的孩子,经单位允许后上班都带着他。偏偏有一天,她有事要外出,就喊来孩子舅舅临时照管。偏偏就那么一会儿,孩子舅舅有事下楼,等他再上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从厨房的窗户上掉下去了……
经抢救,孩子的命是捡回来了,然而全身多处受伤,处于昏迷之中。即便他以后治好了,身心受到这样的刺激和创伤,以后的日子也许会过得很艰辛。当时看了新闻就很难受,想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捐款聊表心意,结果尝试到最后仍没有操作成功……
我注意到,这两起类似事故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家长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儿童可能会攀爬窗户的问题,也在家中装了防护栏,但唯独忽视了卫生间(或厨房),可偏偏致命悲剧就发生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
为什么不全屋装上防护栏?为什么要留下安全漏洞?家长有没有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出了事,谁都很难过,可逝者已去,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警钟常鸣,让更多人的大人和小孩以此为戒,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儿童安全问题大于天,作为监护人,永远都不要存侥幸心理。
上个月的时候,我带可乐去二姨家里玩。表姐之前做的用珠子串成的小狗玩具,可乐想拿着玩。我看了看,觉得那种塑料细线和编法还算牢固,应该不会咬断,就让他玩了。
真的,也就几秒钟的功夫,我把他从我腿上放到沙发上,忽然低头一看,他嘴里咬着一根长长的细线!我心里一惊,赶紧伸手去他嘴里掏,果然发现了两颗珠子。
我不放心,又去找,孩子有些反抗,我也没找到。我以为他不会咬断,可偏偏小狗尾巴的地方是个漏洞。至于他是不是吞下有珠子,谁也说不清楚,时间久了,表姐也记不得当时做那个手工品用了多少个珠子。这件事让我反思了好久,从此我再也不敢粗心大意了。
我们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可实际上,我们很少为这不太可能发生的“万一”,提前付出行动去尽可能地弱化或杜绝悲剧的发生。
即使是万分之一哪怕千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了,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到那时,即使痛不欲生、追悔莫及,又能怎样?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话:防患于未然。关于儿童安全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从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上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安全保障,加强安全教育,把危险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为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
记住,关于儿童安全问题,永远别存侥幸心理!
PS: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愿这个孩子在天堂一切安好。R.I.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