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端午

作者: 杨小堃 | 来源:发表于2017-05-30 21:51 被阅读136次

    年年端午,今又快端午。端午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挂菖蒲,还要沿着墙上屋里屋外洒雄,喝雄黄酒。以驱邪辟虫。

    又见端午

    生活在大都市,粽子已不是专属端午的美食,各大小餐饮店铺都可以寻觅着,而门上插艾挂菖蒲也并非家家户户,更别提赛龙舟这种盛大的项目。

    粽子如此轻易能吃到,可是离家在外吃的粽子啊,怎能比得上妈妈包的粽子呢!?

    中国是礼仪之邦,重礼法,春节,端午,中秋是三大节日,所以为了迎接端午这个大节日,妈要提前准备很久。包粽子首先要采粽叶。在乡间,粽叶都是一丛丛野生的,一般都是长在河堤上或者茶叶树间,应有尽有,取之不尽。采上一大竹篮,回家浸泡在盛满井水的大盆里。在家乡,我们一般都包碱水粽,碱水红豆粽,还有肉粽。食材也简单,自家稻田里丰收的糯米,菜地里收割的红豆,还有后院猪圈里养的猪宰杀的猪肉。

    又见端午

    糯米用碱水泡上一整晚,粽叶一片片清洗干净。早饭过后,妈一切收拾妥当,摆开阵势,开始包粽子。先在堂前大门的门环上挂上一串从棕榈树上砍下来的棕榈绳,使用之前是在沸水里煮过,这样更有韧性。其次用一个小木盆盛着晾干了水的糯米,木盆放在高脚木凳上,旁边也有一个竹篮放着粽叶,然后老妈搬条木凳坐下开始包粽子。

    又见端午

    家里人口虽不多,粽子也算是那个年代难得的美食,因为只有一年一次端午才能吃到,所以妈经常包完一串又一串,大概要一上午才能完工。看着一个个翠绿色夹杂着米香味的三角粽,口水开始往肚里咽。午饭过后,妈开始往注水了的大锅里放粽子,我则在灶下烧火添柴。

    煮粽子是一件费时的事情,一则是糯米难熟透,二则为了口感更有嚼劲更Q,一锅粽子差不多要煮四五个小时。我闻着锅里飘出的香味,追着妈不停地问“好了吗?好了吗?”甚至趁妈一不留神就揭开锅试图偷吃一两个。这样的企图从未得逞,因在煮着的粽子都冒着热气,实在太烫,年幼的我是没有勇气下手。

    煮熟后糯米变成油亮油亮的浅黄色,碱水粽味道清淡,糯米味中有一点点碱水的味道,所以吃粽子都蘸糖,一口咬下去清香可口,色香味俱全,绝对是那个年代的美食啊。

    又见端午

    端午时节天气已经开始炎热,那时冰箱并不普及,所以保存这些煮熟的粽子也是需要动一番脑筋。首先要等它们一个个凉下来,放在竹篮里,挂在堂前屋下风干,怕有灰尘,篮子上面还要盖上一层透明纱布,既挡灰又透气。我们家人少,通常一篮子粽子可以吃上好多天,这样端午节的概念就会从准备置办工作开始到所有的粽子吃光为止,大约要延续十天半个月左右。

    端午节印象最深的还有妈带着我们去外婆家送时节,在家乡,有俗称的三时三节要回娘家探亲。妈拎着一串自己包的粽子,带着一筐鸡蛋鸭蛋,猪肉上面也要贴上一张小红纸,乡间的小路山清水秀,沿路的小道上都是大小茶树,树大草长,虽是暮春,路旁各色不知名的花盛开,我和弟弟走走停停跑跑跳跳嬉戏着,一路欢声笑。到了外婆家,表姐兄妹们一处闹笑玩耍,更是不可开交。我们这时最最在意的并不是谁多吃了几个粽子,而是看重外婆给谁的鸡蛋染的颜色最红最正,还有谁的蛋网兜最漂亮。

    蛋网兜一般由五彩丝线手工编制而成,蛋网上面有跟绳子可以直接套在脖子上,下面坠着穗子。妈女工一直差强人意,因此我端午去外婆最记挂着的就是外婆今年给我编了几个蛋网兜。除此之外,还有端午香包。与今天香包相比,那时的香包简直不能再简单了,就是用竹子褪下的壳,放几片艾叶,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用针线把三边的缝隙缝起来,也可以就出一根小线头系在身上,虽然简陋,确实我童年不可多得的饰品。

    又见端午

    提起端午怎么也绕不过《白蛇传》,《白蛇传》的故事,几经演绎,却总有一种力量让你觉得邪恶、有毒、阴冷的蛇都变得美丽而温暖,于是我们也知道了蛇虫鼠蚁怕雄黄。

    又见端午

    端午那天,把买来的雄黄粉沿着屋前屋后里里外外洒一层,门上再插上从池塘里割来的菖蒲艾叶,从此,世间蛇虫鼠蚁牛鬼蛇神,不得入门,一年家宅安康。

    又见端午

    如今端午可能更多的是个国定节假日,趁着小长假出游休闲的也不在少数。又或者端午节只是一个群发的祝福信息,一通电话,至于门上是否有蒲剑,是否多吃几个粽子已不是那么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见端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td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