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期的第三天,慢性子的好好先生突然生气地拉着我聊天,对于他的这个反应,我确实有些诧异。聊了一会儿,才明白他是因为一句留言而恼了。
那句留言的意思大致是:看人家凤姐都那么成功了,能够留在美国,过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幸福生活,完成了人生的梦想。
所以,对于那名网友而言,凤姐必须是一名“成功人士”。可是于我,我只承认现任凤凰主笔的她,执笔的每一篇文章都看得到进步。
毕竟,“成功”与“梦想”是两样截然不同的东西。
那么,“梦想”究竟是什么?也许只能从这部电影里找到些许的答案。
2、电影伊始,描述了无聊宅男——沃特的住家生活。
宅男沃特Walter Mitty上班前,他磨蹭在电脑屏幕前,犹豫着是否给公司里心仪的女士谢莉发送一个“笑脸”,却依旧没有成功。
甜美的Cheryl沃特把所有的执行力都用在了做白日梦上,他通过各种幻想让自己以一种英雄的姿势出现在她的面前,尽管这都是黄粱一梦。
沃特的幻想在现实世界里,沃特只是这样远远地看着她。
两个世界这个最开始的“沃特”,就像一个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的老人家。
办公室直到一天,他任职的公司生活杂志社被收购,同事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默默担忧,盼望不被新东家裁员,而新来的总裁声明,希望大家做好最后的一期杂志。
人心惶惶就在这个表现自己价值的关键时刻,负责印制杂胶片的沃特发现最重要的一张二十五号底片失踪了。
失踪的底片于是,为了找回底片,他只能踏上了寻找摄影师肖恩的旅行。
神秘的肖恩3、在这场奋不顾身的旅行中,沃特从飞机上跳下,在海里跟鲨鱼搏斗,爬上了一艘渔船。
海上搏斗他骑单车穿越了这样的美妙的风景。
穿越美景他用滑板奋不顾身地跑向冰岛。
用力奔跑最终离开向导,一人孤身爬上了雪山。
爬上雪山终于找到了肖恩,可肖恩却说——我不喜欢为了拍照而拍照。至此,沃特仿佛找回了自己。
拍照的肖恩4、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场景便是沃特在山间滑行的样子,那时的他好似一只自由的小鸟在山间飞翔。
飞翔可是,扪心自问我从没认为之前的他有多失败。那只不过是一个离开父亲后,藏起自己的梦想,选择了另一种生活的小男孩罢了。
沃特的童年在沃特选择的“另一种人生”中,他是肖恩眼中最懂自己的工作伙伴,他的工作照片也被肖恩定义为最重要的第二十五号胶片。
只是通过这样一段旅程,让沃特的人生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饱满。
或许,所有的怀揣梦想,都只是蓄势待发。
第二十五号底片5、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梦想究竟是什么?我想,在电影里沃特只是活出了自己最真实的姿态。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句子,“让我们为梦想起航,向成功前行!”
这便是一种时下将围困住我们的“成功学”理论,在这种理论里,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大部分都会幻化为一个具体的货币体现方式。
不久前,也曾与好友午间促膝长谈,她说不明白直播为何一夜爆红?为什么有人愿意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看一个山东大汉抱着电饭煲大口吃饭?
而比起为什么去看?我更在意:为什么有人去做这些主角?他们在视频里偶尔装疯,偶尔卖傻,无止尽地秀着下限。也许,只要红了,离成功就近一些吧。
“这个时代究竟怎么了?”好好先生问我。
我想起的是朱德庸的文,他说,这是一个相反的时代,整个社会拼命向前走,全世界的人却认为这个时代在后退。我们接触到的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就感觉到精神生活愈来愈小。
初看这段话时,忧郁着并没有答案,仿佛这是一个无解的数学方程式。直到不久前看了朱自清先生写的文,文章写于1935年。他写到,人们期待着一个太平时代,感叹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可现实与理想都是由人来创造的,而时代总是曲折着前行。
所以,在这里只能自我安慰着说,“曲折”或许是前行不可避免的一段路程吧。
于我而言,梦想从来不是成功的幌子,而成功也从来不是梦想的结果。如果能幸运地能将两者合二为一,那是最好;如果不能,那么请扪心自问我们在意的究竟是什么?
是梦想,或者只是成功,请不要再混为一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