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分析4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5-01-31 06:56 被阅读0次
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分析04

新课标 II 卷写作试题“抵达未知之境”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 I 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全国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的专著《故宫建筑细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古建筑领域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偷梁换柱”。试题选材饶有趣味,设问基于建筑领域中的真实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寻根究底的科学精神。

2.考查思辨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品质

试题增加启发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加大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书记曾经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明发现真正的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 I 卷写作试题“答案与问题”据此设题。

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答案与问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试题开放性较强,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新课标 I 卷文言文试题材料一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中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的一段,材料二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是针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李陵事迹而作的一段议论。试题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明辨是非而不拘于一隅之见。全国甲卷古诗文阅读题选取吕本中的《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为材料,其颔联“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中出现一个缺字,第14题 C 项就此设计:“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这有助于引导考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分析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bj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