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10岁熊孩子花上万元买游戏装备,挨打后拎着行李离家出走;
12月2日,江苏淮安以居民家中五岁孩子在屋内玩火,万元现金被烧成焦炭;
12月3日,重庆南岸区一名七岁男孩为证明自己比同伴勇敢,用打火机烧坏小区邻居雨棚;
……
熊娃当道,每天我们只要打开搜索引擎搜索“熊孩子”,就会跳出一箩筐熊孩子干的“熊事”。
1、
有人说熊孩子已经成为比广场舞大妈更具杀伤力的麻烦制造者。生活中我们几乎随时随地可以遭遇到熊孩子制造的“麻烦”,甚至有很多已经无法用麻烦形容,而应该是“恐惧”!
是的,恐惧!深入骨髓的恐惧!现实中有很多由熊孩子上演的“惊恐悬疑片”,有的惊恐指数甚至比影视剧还要荒诞几分。
江阴市一名22岁的女孩,她在经过一幢24层高楼时,被顶楼扔下的砖块击中头部,当场死亡。
贵州10岁的熊孩子在家看动画片嫌楼外施工员的电钻声太吵,悄悄把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
湖南5岁的熊孩子把2岁的女婴关在电梯里面,最终导致女婴坠楼身亡。
四川13岁的熊孩子为了抢老师的苹果手机玩,将一瓶汽油泼向回家途中的女教师并掏出打火机焚烧,导致她重度烧伤,大部分手指被截掉.......
这些都是在现实中真实上演的“少儿恐怖片”。
每次有熊孩子出现在人们唏嘘的同时,几乎都会有家长出来辩护“他还只是个孩子”、“为什么大人还要跟小孩子计较”。于是,网络上公众对“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的讨伐声,丝毫不亚于熊孩子,很多人说——
“没有教不会的熊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熊家长”
“每个熊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熊家长”
“不好好管教熊孩子,这个世界会替你狠狠的教育他”……
公众似乎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谴责家长不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每个熊孩子背后都必定有一个“熊家长”,所以只要一有“熊孩子”出没,网友评论论皆是一边倒地谴责家长不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养不教,夫子过”,七百多年前我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就有训诫之言。熊孩子的养成原生家庭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所有的教育的原点,孩子礼貌教养、是非对错、价值认知,一半源于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侵染。熊孩子犯错,父母倘若一再“护犊子”,孩子们会在这种过程中产生一种父母会对我负责、我可以不完全按规矩办事的错觉。
熊孩子教育问题,家庭教育需要承担首责。但是每次熊孩子出没,公众舆论总是一边倒地谴责家长和孩子,将熊孩子教育问题的锅全部甩给家长是否有失公允?
2、
从孩子呱呱落地,社会风气给孩子传递的就是这样的观点,不用太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则,守规则会吃亏、不守规则会吃亏。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迪士尼门口排队检票孩子满心期待的的跟在队伍后,几个成年人一路插队借捷足先登,在实践规则的公众场合成年人为孩子亲身示范着“不守规”的好处,让孩子错觉原来还可以这样。
成年世界里这种“暗示”孩子无需守规的实践还有很多,你和闺蜜在电梯里兴奋地谈论这某个小鲜肉和小花的八卦,孩子们在电梯里讨论着今天的足球比赛,你却要因为你的声音比较小、人数比较少,而嫌弃孩子们分贝高、人数多?
身处物欲化的时代,人们总是过多的关注自我利益和自我发展,而忽略个人对整个社会教养的潜化作用,很多时候成人世界都不会因为不按规矩办事、违反社会规范,甚至是伤害他人而产生罪恶感,更何况是孩子?
因此,一个孩子变熊的背后有家庭教育缺位的因素存在,但是倘若将熊孩子的锅全部甩给原生家庭和家长是有失公允的。熊孩子教问题背后的根本是,社会性教育的集体缺位,是传统德育在物质社会的断层。
我们来看几个真实事例:
云南曲靖陆良县板桥镇摆羊村委会的母亲张丽仙因为忙于农活,没有察觉10岁女儿玩手机游戏已经上瘾,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花去了家里的8万多元血汗钱购买游戏装备。
漯河市10岁男孩玩游戏花费目前1.7万元,母亲和游戏方联系退款维权,游戏方客服表示不能退钱。
深圳11岁少年小辉玩王者荣耀上瘾,3个月花光全家多年攒下的3万元积;
熊孩子玩游戏输掉70万钱;
男孩游戏充5.8万,熊孩子玩王者荣耀一个月花掉家里一半的积蓄……
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
熊孩子“熊事”愈演愈重的背后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信息化时代孩子有更多接受信息资讯的途径,父母和老师不再是他们接受道德观和价值观培育的唯一途径,物欲横流的时代、未经过滤的大众文化以赤裸甚至血腥的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对孩子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从众和群体依附中演变成愈演愈熊,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并无法认知自己行为背后的“熊”究竟有何不妥。
在熊孩子出没时,公众舆论通常会达成一种,熊孩子是被惯出来的,或者熊孩子是因为缺乏原生家庭的关爱而造成的,但是当我们在面对熊孩子时,回馈他们的恰恰都是冷漠或者默然,这岂不也正是一种“宠惯”和冷漠。
熊孩子出没,与其当一个事不关己的看客,或者一个矛头尖锐的道德卫士,不妨反思自己对这个世界基本准则、礼仪公德的践行,用行动告诉他们教养的正确打开方式。
倘若成人的世界里只有抨击和谴责,抨击熊孩子的行为,谴责熊孩子家长的种种行为,而缺乏对自身的反思那么“熊”的又岂止是孩子家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