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所以在我决定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那位朋友的朋友圈已经被我屏蔽了。
说起来,朋友圈这两年遭到越来越多的吐槽也不是空穴来风,当你的朋友圈每天都被一些晒面膜、晒孩子、秀恩爱、转鸡汤的动态刷爆的时候,我相信你心里一定有一万头羊驼在奔腾。
01
我特意看了一下我的微信好友人数,截止目前一共有224位好友,除了亲朋好友还有同学以外,剩下的基本就是搞文学这一块的,有作者,也有编辑,还加了二十来个读者。
屏蔽人数是两个,一个是我开头说的那位朋友,我设置了不看他的朋友圈;还有一位就是发招聘信息的,类似于朋友圈的赶集网,或许我应该庆幸我朋友圈没有做微商的,不然人数可能会增加。
通过上面的数据,或许可以看出来我对朋友圈的包容度算是比较高的,可是今天早上,却被那位平时没怎么说过话的朋友惹恼了。
这位朋友,是去年冬天在一个文学比赛的贴吧里认识的,20多岁,去年夏天刚毕业,现在在一家杂志社做美编。以前偶尔在朋友圈发一些原创随笔,挺受人欢迎的,我也时不时会给他点个赞或者评论一下。但是情人节以后,这位朋友的朋友圈却变味了。
先是发一些情意绵绵的纯文字朋友圈,后来又在文字下面配几张健身、喝茶、看报纸之类的高逼格照片,反正就是怎么文艺怎么来,看样子是有喜欢的女生了。
这都无可厚非,毕竟我也理解,他想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喜欢的人看的心情,可能还要挑个对方不会错过的时间,比如在他发完朋友圈后十分钟左右,自己也发一张,这样他在看评论和点赞的时候,就能看到自己的朋友圈了。
当时我还在他朋友圈下面评论:撩妹技术不错哦。抱着祝福的心态看了两个礼拜的朋友圈,却失望地发现这位朋友越来越作了。
请注意,我用的是“作”来形容一个男生。
这位朋友每天都会更新四、五条动态,无非都是一些生活琐事,比如早上吃了什么早餐,中午的外卖很难吃,下午看到一篇很有感觉的文章,晚上一个人在咖啡馆写作等等。
这都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位朋友,每一条朋友圈都能扯到他的那位意中人,就拿早餐来说,朋友在公司楼下买了一份炒面,然后发了个朋友圈:
昨天听你抱怨说,楼下的炒面不好吃。于是我特地去买了一份,发现真的好难吃,没有之一。
可是我明明看到照片上的快餐盒都快见底了好吗?!类似的还有,朋友在写作的时候要对女主进行外貌描写,然后这位朋友就在朋友圈里说:
满脑子想的都是你,写不下去了,你要怎么补偿我。
我当时真的很想评论一句:补偿你一斤核桃仁,都不能拯救你的IQ和EQ。
之所以说这位朋友IQ不够,是因为他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且不说他这样做会引来单身狗们的不满和反感,估计恩爱狗们也会忍不住想吐槽吧。有对象的人一般都不太喜欢秀恩爱,因为人家忙着享受幸福了,哪有心思发朋友圈给别人看。
02
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本来是一件值得鼓励和祝福的事情,但是你完全可以私下里给人家姑娘发微信打电话,或者你设个分组可见也好,等你真正追到姑娘的那天,再来晒个恩爱,我相信99%的朋友都很愿意给你点个赞。
在我的认知里,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的做法是先做了再说,就比如我写这篇文章,在没有写完之前,我不会先发个朋友圈或者微博说:我要写一篇某某题材的文章,你们期待一下。
一来这样很容易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万一我写到一半,突然卡文写不下去了,最后不是让期待的人空欢喜一场吗?二来可能会影响别人对这篇文章的客观评价,万一我写了篇烂文章,可自己又自我感觉良好,那么尴尬症就来了。
所以,做一件事情之前,最好先把它做好再说,过程你自己知道就好,别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做你的观众,陪你看产出的过程。
想清楚这个以后,我在看完那位朋友早上发的“昨晚又梦见你了……”的朋友圈后,毫不犹豫设置了不看他的朋友圈。
03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朋友圈已经成了一个乌烟瘴气的社交工具呢?
我想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度”的问题。
你偶尔晒一下男朋友/女朋友没什么,大家知道你们感情很好很稳定;
你偶尔发个投票的链接到朋友圈,我也愿意给你投个票,毕竟谁都有求人的时候;
你偶尔发一下自拍和美食也没什么,至少说明你没病没灾生活得还挺滋润。
可是我希望你能保持适当的更新频率,刷屏有一个最大的坏处,就是容易使人视觉疲劳。
拿我以前的经历来说,有个做微商的朋友,是同学介绍认识的。这个微商达人每天至少更新6到8次朋友圈,每次都是挑在饭点和休息的时间段,内容都是晒买家评论,晒收款,晒用户体验,晒发货等,思量再三,我拉黑了那位朋友。
我吃饭和睡觉的时候刷朋友圈,是想看看朋友们的动态,而不是浪费时间和流量,来看你千篇一律的商品信息。
遇到做微商的朋友,如果对方真的把你当朋友,我相信她发朋友圈的时候,会主动分个组不打扰你。
如果没有,而你又觉得很烦,那我建议你要么拉黑对方,要么屏蔽她的动态,一切都看交情。毕竟不像吃饭睡觉,没有谁每天都要买护肤品。
我有个小学同学在微信上卖保湿乳液,去年同学聚会的时候,她送了我一瓶,让我帮她写一份简单的用户体验,我有点纳闷,听她解释才知道,原来她已经做微商一个多月了,可是我并没有在她朋友圈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同学解释说,她特意把买产品的顾客分在了一个组,所以那些发商品信息的内容,只有那个分组的人才能看到。
不消费朋友的感情,在微商圈里不能不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除了微商,还有一些让人很尴尬的朋友圈,比如有的人每天都是负能量满满,遇到一点稍不顺心的事就发朋友圈,对于这样的朋友,我建议你也屏蔽吧。
图片源于网络04
生活不易,谁没有烦恼?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对象,这些可都不是你发几条朋友圈,就能改变的事实。
我有个大学同学,她的朋友圈简直就是一个现实版的林黛玉,各种网上copy来的华丽的句子,各种伤春悲秋,然而很多在我看来就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看到那样的朋友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屏蔽吧。
眼不见为净,我不想我本来的好心情,在看到那样的负能量以后大打折扣。
你不食人间烟火,可我要学习,要做作业,要写稿子挣稿费。所以抱歉,我要屏蔽你的朋友圈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世界,朋友圈只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恐怕只有发朋友圈的人才知道。
希望每一个人在发朋友圈时,都是真正的有感而发。
生活不是作秀,没有那么多观众。你不必那么卖力地表演,朋友圈也是如此!
欢迎分享,公众号转载务必请私信。
网友评论
1、我与作者的区别,我不屏蔽人,我都是直接删人,并且删之前我会丢一条朋友圈,我为什么会删人此类的。因为并不担心在别人心里降低我的印象,当我准备这么做的时候,我以及把他排除在我的社交平台上了,我只是整理我的社交圈而已。
2、以前失恋后也发要死要活的状态,微信发过一次,后来秒删,因为并不想让太多的人了解自己,觉得不妥。后来此类状态都丢在微博上了,微博上的好友们也是熟人,但是数量比较少,而且在信息流上来看,发微博要比发朋友圈有更大的接受度。
朋友圈早就把“朋友”的定义给扭曲化了,不知道他当初加我是为了什么,从来不和我聊天,也从来不回我搭话,每天发的都是和自己工作有关的东西,我觉得从此朋友圈应该叫“人脉圈”、“利用圈”、“炫耀圈”
至于朋友圈所发的东西,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金瓶梅卷首语云:生怜悯心,菩萨也,生畏惧心,君子也,生欢喜心,小人也,生效法心,禽兽耳。有人愿意包装自己,有人单纯为自己娱乐。何必如此计较。对待他人时看见的东西就是自己的镜子,豁达才通透。
方才看见有评论说,朋友圈要注重质量和数量。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分享生活的工具,何必认真如此?人家写得时候也可能只是想抱怨,却还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连自己的东西都不能随意掌控,更悲哀。反不如没有了好。
大部分人都被朋友圈这种东西异化,现实生活的人不去看,反以朋友圈丈量。可悲。
另外,个人建议,大家少刷刷朋友圈,好好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信息固然重要,但是相信我,重要的信息一定不是在朋友圈里刷出来的,你刷的,绝大部分只不过是无关痛痒的生活琐碎。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春天来了,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