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琐碎;人越是忙碌,忘性却越来越大。于是你跟随潮流,下载一个待办清单APP,每天写下当天要做的所有事情,跟着清单做事。
开始的时候你感觉不错,做完一项,划掉一项,挺有成就感的。
可是过了一些天,你发现有点不对劲。怎么有几个事项,总是躺在清单里面,从来没有被划走呢?
待办清单里,旧的事情没做完,第二天新的事情又添上了。于是日复一日,清单上的待办事项不断增多。
久而久之,你简直不想再看到,这个让你倍感压力的待办清单了。
待办清单也很无奈:怪我咯。
你有没有想过,是否自己没正确地,使用待办清单这个工具呢。
这些无法完成的清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该怎么解决?
第一个待办清单问题是,事项列得太多。
许多人刚开始使用待办清单的时候,恨不得把每天里,每一件大大小小的、重要的不重要的所有事情,都写到里面去。
这些事情混在一起,不做排序整理的话,你的大脑就会按照天性思维,趋向选择容易的事情去做。
然后做着做着,对那些稍感困难的事情,你就越来越不想做了。
于是,这些事情被留到了第二天的待办清单上,你决心一定要完成它们。不过第二天又有第二天的事情。于是,这些困难的事情,加上第二天新增的但没完成的事情,一起被留到第三天。
如此下来,堆积起来的都是困难的事情。待办清单给了你沉重的心理压力。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先对每日的所有事项,分出轻重缓急。当你对事情的重要性排序,一目了然的时候,自然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不是任由大脑随意给你做决定。
如果对着面前的清单,哪个更重要,一时分不清楚的话,可以利用四象限法则——将所有事情分为四类:
重要又紧急的事情;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
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
那么,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后做,就非常清楚了。
第二个待办清单问题是,做事情的时间不确定。
我们用待办清单的原因,除了是怕忘记要做的事情以外,还是想要用它抵抗全民公敌——拖延症。
可是,在列清单的时候,不少人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只列事项,却没有标明事项的完成时间,造成了很多事项由于没有紧张感,到了一天结束,都完成不了。
要纠正这种情况,也很简单,就是在你每列出一个事项的时候,在后面写上做事的时间段。
比如,你上午有一个报告要写,那么可以在待办清单上标明:
写报告,时间“9:00—11:00AM”。
这样就清晰很多。看到时间,你的大脑反应,也会因而对完成这件事有了紧迫感。工作效率也能提上来了。
如果你不能非常确定,自己会在哪个时间段做一件事情的话,也可以先划定一个时间区域。
例如,你不知道是9点到11点写这个报告,还是10点到12点才写。那么可以先写明是“上午”,在待办清单上表明:
写报告,时间是上午。
等到你确定了具体时间,就马上把它改过来。
第三个待办清单问题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安排了两件以上事情同时做。
很多人同时进行两件以上的事情,本来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让事情快点做完。但却恰恰弄巧成拙。
同时做两件事以上,不仅会拖慢速度,而且两件事情的完成质量都会不高。
因为在两件事情之间来回切换,需要消耗掉更多的脑能量。
《番茄工作法图解》的作者史蒂夫·诺特伯格曾说:
“每次从一项任务切换到另一项任务时,我们大脑的执行机构要做两件事。首先是进行目标转换:之前我在做这个,现在我要做哪个。其次需要为新任务创建场景,这个阶段成为规则激活。”
比如,你一边在写报告,一边查看邮件并回复。那么你从“写报告”切换到“邮件查看”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事情就从报告的内容抽离,转到思考邮件内容上。
当你回复了一个邮件之后,重新切换到“写报告”,你又要从“邮件内容”抽离,重新回忆起报告的内容,才能继续写下去。
如果只来回切换一次,大脑能量不会觉得特别耗损。但如果一直来回切换,大脑能量就会被大量损耗在切换过程当中,而不是用于任务的完成。
因此造成任务完成的质量不高。也就是说,本来想高效处理的两件事,可能都做不好了。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时间段,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同一件事上面,调动自己所有资源和能量,去完成它。
那么你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脑力耗损,在完成一件事之后,能够更好更快投入到下一件事。专注才能带来速度和质量。
如果解决了上述的三个问题,待办清单上,还有当天不能完成的事项,那么你就需要进行一个复盘。
认真思索,完成不了的原因是什么。是事情太多了,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又或者还是事项本身是个连续性事项,不能一天完成。找出原因,然后对应调整。
总而言之,待办清单是一个时间管理的好工具。只要利用好,一定能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高质量和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