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大勇的晏婴
晏子在齐庄公朝中称臣。庄公声称要重用他,听他的话,赏赐给他很高的爵位和封地,但是实际上根本就不听他的。每次临朝,只是不断的赏赐,如此而已,直到无爵可赐,无邑可封。有一天退朝之后,晏子郁闷得反常,坐上车,他一会儿叹气,一会儿又大笑,弄得仆从莫名其妙,就问他:“相爷您这是怎么了?一会儿叹气,一会儿大笑的!”
晏子说:“我感叹是因为我们的国君不免于难;我高兴是因为我自己可以不必去跟着一起死了,终于可以自得其乐了!”
没有多久,那个叫崔杼的野心家果然杀害了齐庄公。出事那天,晏子闻讯而来,站在崔杼府前。他的随从很替他担心,提醒他:“相爷您这是要找死吗?”
晏子说:“无所谓,死就死,难道就让我的国君一个人去死吗?”
随从说:“我看您还是快跑吧!”
晏子说:“跑就跑,国君被杀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
随从又问:“相爷您会归顺他吗?”这里的“他”当然指的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崔杼。
晏子坦荡地回答:“我的国君已经死了,他又不是国君,我为什么要归顺他!君临天下治国的人,是社稷的主宰,不能凌驾于民众之上;做臣子的,吃的是奉禄,是靠社稷养着的,为君王效力当然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如果君王为社稷死了,臣子也该去死;君王为社稷逃亡了,臣子也应该跟着一起逃亡。可是如果君王不是为了社稷,而是为了自己死了,逃亡了,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私情,那又何必跟着他一起去呢?何况现在是有人杀了自己的君王,我没有必要跟着去死,去逃亡,更没必要归顺弑君的人。”
崔府的门打开了,晏子走了进去。崔杼想给他来个下马威,气势汹汹地问晏子:“你为什么不为君王而死?你为什么不为君王而死!”连着说了好几遍。
晏子很坦然地回答:“灾祸起的时候我不在场,灾祸发生了之后我也不知情,我为什么要去死呢?况且我听说,以逃避的方式做品行准则的人不可能救自己的君王,用殉死的方式作为义的标准的人不可能为君王立功,那些都是侍女仆人做的事,动不动就上吊殉主,我怎么能那样做呢!”说完,晏子摘下帽子,脱了上衣,坐下来,头伏在庄公的尸首上大哭,直到哭的尽兴。然后站起身来,纵身跳了三下,掉头而去。
在场的人都以为崔杼肯定会杀了晏子,可是崔杼却没敢这样做,因为他知道晏子名望太大,杀了他对自己反而不好,不如留下他一条性命,也好收买人心。
(5-2)
作者悟评:
何谓“威武不能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庄公在崔杼的府上被杀,齐国政局出现剧烈震荡。作为大臣,晏子必须尽到自己的义务,同时也要借机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崔杼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而晏子坦然面对,神色不改。面对淫威时,有些人的双腿不由得就会打软,究其因,还是一个怕字在作祟。老子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你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时候,其实什么都不是个事儿。在封建王朝,君王被弑,无论原因为何,从来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晏子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应对得有礼有节,这份坦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