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摩是为了赶上林徽因的演讲而亡于空难,我一直认为的不经意的浪漫,就这样缓缓变得刻骨铭心,因为有了林徽因的追忆与悼念。地点不是康桥,仅是异国他乡的某一处,他们的遇见便写满了永恒的传说。没有嫉妒,没有怨言,满满的都是羡慕。
我觉得没有太多遗憾,当一个人完全消失还有他的知音活在世上整理他的美好。我的心情些许静了一点,我需要知道《悼志摩》之后还有怎样婉转的情愫与之并列。手里抓着一只笔,这是我的习惯,无形中养成的,我好像不太喜欢,兴许是笔头之下埋葬着狼狈不堪的青春。
崭新的书里藏塞着扑鼻的香味,是我对它,情有独钟,那么纯粹。林徽因收笔了,末端她想到了志摩在同一个报纸上写那篇伤她父亲惨故的文章,人生太过梦幻,曾几何时,却轮到她在这风紧夜深里握吊他的惨变。她说:这是什么人生?什么风涛?什么道路?志摩,你这最后的解脱未始不是幸福,不是聪明,我该当羡慕你才是。
巴金的《怀念萧珊》紧随其后,我只知道人们都在爱并痛着。没想到,眼眶里的液体真的开始在泛滥。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扎进我的心里,生疼。鉴赏者都在强调老巴散文的入选理由是散发着朴素的人性美,而我却总是提前跌进他的巨大的忧伤里。
萧珊是老巴的相濡以沫的妻子,我却觉得依旧像是新恋。她把能给的都给了他,他把能说的都说给了她。他们的时代血雨腥风,他们却依旧可以创造属于他们的经典。因为他,她被迫害,而后死于癌变。他说她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大、更美、更亮!他说他只能哭唤着她的名字!
活着的时候,她总会对他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只有最后一次,她才说:“我们要分别了。”
他说:每次戴上黑纱、插上纸花的同时,我也想起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他说:她是我的一个读者。
他说:有时她还碰到上学去的小孩,对她叫骂“巴金的臭婆娘”。
。。。。。
而我一直觉得,抛开历史来看,这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情话。
他想期许一份安稳给最亲爱的她,可事实永远是,直到她闭上了眼也没有看到他的自由。他诉说着悔恨,为什么最后一刻她需要他的时候他来不及道别。是她太安详,渐渐沉入了睡乡。是他太痴情,从不说她离开了他。
他说他不要悲观,多争取些活着的日子。理由简单的很,他想让她知道他会自由。等他闭上眼,请把他们的骨灰掺杂在一起。这样挺好,我很感动。
愿有人为你钟情,陪你颠沛流离,像个孩子一样,把所有苦楚都当作生活的另一本译文。你有疑问,会有人替你解答。在时间尽头,立在雨中等虹出现。
期许一份安稳、一种坚持,给亲爱的。
(2016.4.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