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商业管理观察
回顾当年的“柳倪之争”,到底孰是孰非?

回顾当年的“柳倪之争”,到底孰是孰非?

作者: 张树勋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4:44 被阅读19次

1、柳传志的联想

图片来源网络

时钟拨回到1994年,已经度过了创业危机的联想前途一片大好,就这这时,为联想立下汗马功劳的总工程师倪光南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发展战略——全力开展“中国芯”工程。当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初开、需求巨大,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化企业,放着大把的钱不拿,却要出力不讨好的去开发芯片,这项提议遭到了公司高层和时任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反对。柳传志认为: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出去,“中国芯”这条道路势必充满艰辛,其市场前景在当时看来也是未知的,而且这项工程所需的巨大投入看上去并不是一家需要考虑成本、利润的企业能独自完成的。再考虑到国内的工业基础、技术储备和资本实力等方面的不足,包括联想在内,在中国的本土企业几乎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全球的PC市场的。因此,他主张利用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打造自主品牌。

因为在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每天的会议上柳和倪两人都要争辩一番,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多。并且,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迅速恶化。倪光南开始向中科院控告柳传志,控告的内容也一度从柳传志的作风问题发展至严重的经济问题。1995年6月,联想的200多名管理层聚集到一间会议室中开会,柳传志和倪光南分别坐在第一排的两边。在这次会议上,时任中科院计算机所所长、联想董事长的曾茂朝当场宣布免去倪光南的总工程师职位。为这场耗时半年的“倪柳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当时的环境下,像倪光南一样的科学家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像柳传志一样的企业家,企业家在当时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且,当时的联想高层、股东们以及中科院的人其实都不愿意烧钱去搞什么核心技术研发,他们都不愿意去冒这么大的险,这从当时柳传志一边倒的支持率中就可以看得出。

1999年9月,联想正式解聘倪光南。

在联想随后几年的发展中,似乎也印证了联想高层的决策的正确性,在柳传志的带领下,联想一路乘风破浪,取得了不俗的发展。2013年,联想成为了全球PC厂家的霸主,它成为了世界销量第一的PC生产商。2014年,联想又收购了老牌企业摩托罗拉。一时间,外界对于联想的褒奖几乎达到了顶峰。在此时,一手创办了联想的柳传志也会经常被人们提起——以“中国商业教父”、“优秀企业家”的名号。

2、倪光南的中国芯之梦

图片来源网络

1984年深秋的一个夜晚,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三人一筹莫展,不知刚创办一个月的计算机公司何去何从?第二天清晨,三人模仿三国孔明、周瑜、鲁肃,在手心的纸条上写上各自思考的应对之策。三张纸条同时打开,分别是“倪光南”!“倪光南”!“倪光南”!

经过三人的劝说,倪光南带着自己独立研发出来的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机密进入公司,头衔就是自己后来被免去的总工程师。从进入公司开始,倪光南就投入了紧张而又忘我的研发工作之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985年5月,他带领团队向市场推出了适用于PC的第一型联想汉卡并在当年就取得了300万销售额的不俗业绩,在创造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这家公司的命运。最终,连这家公司的名字都改成了“联想”。

之后,倪光南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公司的董事会,其后他又主持研发了联想的系列微型计算机,从而为公司确立了主营业务的方向。1992年,他本人也获得了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他众望所归的成为了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也是在1994年,在联想发展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建议联想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提出了“中国芯”工程,这与联想高层所制定的发展理念相冲突,也最终导致了他最后的出走。

即使被“赶出”了联想,即使那几年联想的发展“印证”了自己的错误,他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他的心中还是始终有着一个为中国造芯的梦。1999年,加拿大华人李德磊创办了方舟科技,李本人带着一支做CPU的完整技术队伍找到了倪光南,希望可以与他合作,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倪光南利用自己能调动的所有资源来帮方舟科技,他找钱、找政府、找他能找到的一切,完全抛掉了个人的利益,自己在方舟科技没有要任何的股份,就为了能实现自己的一个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2001年,“方舟一号”横空出世,至此改变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他们的项目也成为了政府支持的重点项目。

看似美好的结局,却没有就这样结束。

有CPU、有政府支持,现在又有了芯片,可是当他们拿着自己做出来的成果跑遍中国的去找合作商时才发现,此时,在中国竟然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基于一块CPU开发产品原型。他们本以为这是献给国家和国民最好的礼物,不曾想却没有一家能接受这份“馈赠”的企业。迫不得已,他们又组建了自己的硬件团队,自己做产品原型,原型做完却又发现没有配套的软件可用......

此时,他们本来就不多的研发经费也即将耗尽。

“方舟三号”的研发经费拨款1538万,按照“863课题”的项目预算要求。科研人员工资不得高于15%(约230万),也就是说,参与项目的60多为工程师每月的工资也就不到2000。他们向上级反映钱太少,连工资都发不起,结果却遭到了专家的嘲笑,他们说:芯片项目资金主要是用在流片和EDA工具上,人员工资本来就是小头。

最终,在重重阻力下,国家重点支持的“方舟项目”彻底流产了。倪光南本人也沦为了笑柄。

3、中兴事件

2018年4月16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美国宣布即日起将禁止美国公司向违反规定的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以及技术,时限为7年,至2025年3月13日解禁。

这项制裁对中兴来说无异于一剑封喉。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中国最大的电信设施运营商,中兴 1/3 的零部件要靠高通和英特尔等美国企业供应。如果美国禁售,中兴几乎不可能在欧洲等地区找到完整的、有竞争力的替代方案。因此,制裁消息一出,立刻在国内外掀起了巨大的风波。美国的福布斯杂志甚至撰文称,中兴通讯很可能在未来几周内申请破产。

4 月 17 日,中兴通讯在深圳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停牌均被紧急停牌。

5 月 6 日,中兴向 BIS(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提交暂停执行拒绝令的申请及相关补充材料。

5 月 9 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受拒绝令影响,本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

而且,中兴通讯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店铺也被限制交易。这家中国第二、世界第四大的电信设备运营商仅仅因为美国政府的一纸命令就陷入了瘫痪。

5月13日,经过中美两国政府首脑的会谈,特朗普表示将积极推动解决中兴问题,这才使其有了转圜的余地。但是,我国在芯片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缺失,确实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件事也确实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对中兴这样一家拥有超过 8 万名员工、生意遍布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上千亿的跨国企业来说,一纸禁令就可以让其生产和运营顿时陷入绝境。这说明在全球高科技产业分工的链条中,中国整体让仍处于中低端环节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基带和通讯芯片等核心领域的技术和专利匮乏局面,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跃迁。自主研发对企业来说,不仅能强化技术储备,也能保证供应链的安全,更能避免在贸易冲突上升为国家乃至全球博弈的局面下,拥有更大的博弈空间和生长能力。

其次,如何成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遵守游戏规则的企业,也是这次事件的重要一课。在这点上,中兴算得上是“在违法违规的边缘不断试探”的典型反例。

这项制裁缘起于一桩涉敏旧案。2012 年,美国就对中兴违反禁令向伊朗输送设备展开调查;2016 年,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禁售,之后双方进入长达一年的谈判期。在谈判期内,中兴被发现避开美国制裁,再度向伊朗输送禁运品。

2017 年 3 月,中兴承认违反美国对伊朗和朝鲜制裁,将支付  12 亿美元罚金——这是美国针对中国公司违反美国制裁条款开出的最大的一笔罚单。中兴还承诺处罚该事件涉及的 39 名员工。但之后美国商务部发现,中兴在 2016 年与美国的谈判中做了虚假陈述,有 35 名员工并未按照协议得到惩处。

美国商务部长在声明中表示,“这种恶劣行径不容忽视。”对执法机构做伪证被戳穿是重罪,这也成为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兴未履行协议的主要原因。

正是这些对游戏规则的有意或无意忽视,在中美贸易冲突持续升级的敏感时期,把自己送上了刀口,也成了美国政府在贸易战和科技战中的棋子。

4、联想的困局

最近三年,联想股价呈现平稳下滑的趋势。2018年4月23日,联想股价在早盘交易中,最低价为3.58港元,下跌超5%,跌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被外媒评为“全球最差科技股”!现在联想集团的市值,只有400多亿港元,还不到腾讯的80分之一。

5月4日,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自6月4日开始,联想集团将从“恒生指数50只成份股”中被剔除,转由石药集团取而代之。消息一出,联想股价一度下跌4.3%,最终收跌3.23%。

虽然联想此前就有过被踢出恒生指数成分股的先例,但是这次事件对于联想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自从2013年3月联想集团第二次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以来,其股价已经下跌了56%,高于恒生指数剔除的成分股股价下跌中值为48%。并且,如果从2015年的高点算,近3年来股价更是下跌超过70%。

可能是这一波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来的太快也太凶猛,后知后觉的联想人等到从自己全球PC老大的梦中醒来时才发现,世界已经变了天。

就在5月16日,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已经隐退多年的柳传志又不得不出面来稳定大局,今天的联想俨然已经又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

附:(柳传志内部信全文

联想的战友们:

近几天,我从朋友转给我的文章里注意到,突然出现了一些直指联想、用词相当恶毒的文章,甚至把“卖国”的帽子扣在联想身上,声音竟然越来越大,致使联想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让我非常震惊!由于这些年我不再担任联想集团的任何职务,不了解这件事的始末,于是我向元庆和联想集团的多位高管,包括当时参加3GPP会议的联想代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我、元庆和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认为,我们有必要向联想的全体员工说明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

这是发生在2016年关于5G信道编码标准方案投票的事情。在整个投票过程中,联想集团代表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基本的,要维护自己企业的利益;还有一个更高的原则就是要注重大局。什么是大局?大局就是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是全球影响最大的通讯标准化机构,主要协调各组织形成通讯领域的标准制定,这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学术组织,会议都是纯技术领域的讨论。在3GPP组织的5G eMBB方案第一轮(RAN1#86bis)投票的时候,联想集团基于自身前期技术和专利储备,选择了LDPC技术方案。在第二轮(RAN1#87)投票时,我们综合考虑国家整体产业合作、创新与发展,坚决选择了联想之前没有太多技术积累的Polar码方案。在整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联想的投票原则没有问题,执行也没有问题!

为求证这一结论,我专门和华为的任正非先生通了电话,任总对我表示,联想在5G标准的投票过程中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并对联想对华为的支持表示感谢。我们一致认为,中国企业应团结,不能被外人所挑拨。

一个技术领域事件,事隔近两年以后,突然间被人翻了出来,还被污蔑为卖国等行为,并不断发酵,这是偶然事件?还是被人利用?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不由得不令人深思。

因为所有联想人都明白,联想的品牌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1984年,一群完全不懂市场的科研人员,怀揣产业报国的梦想,艰难地开始了国产PC品牌的创业之路。几代联想人,一路大风大浪,为之付出了青春,其间有汗水,有泪水,甚至还有鲜血,就是这么拼了命地往前冲,才有了今天联想这个民族品牌,这是联想全体员工几十年心血的结晶!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完全没有自己的计算机产业,面对大批外国企业的大举进攻,如同一个小舢板一样的联想甘冒风险,跟这些庞然大物一较高下,用代理国外产品赚的钱,贴进去来坚持国产计算机的研发,坚决举起民族工业的大旗,最终击溃国际巨头。这样才使国产电脑走进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才使中国的信息产业得以发展!也成为今天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2004年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外界在鼓励我们勇气的同时,对并购的结果都不看好。但我们就是坚决去做了!中国,需要有更多企业不断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后几经波折,生死角逐,2013年,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一,为中国企业争了光!

这就是联想的基因,历经磨难,从未改变。因为什么?绝不仅仅是商业,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拥有为荣誉而战的信念,那是我们最大的支撑!

三十多年来,联想与中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三十多年来,联想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将一个民族品牌做成了全球品牌,将技术和服务提供给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说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联想的历史,当之无愧是中国民族计算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中国到世界的一个缩影,全体联想人都会记住历史,传承信念。事实怎能歪曲!联想的荣誉岂能任人践踏!

联想集团的全体同仁,今天的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有失误,就要以非常谦虚、开放的态度,面对现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联想3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一路跋山涉水,经历九死一生,我们靠的就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今天我们不能容许有人朝我们泼脏水,甚至冠以“卖国”的帽子,如纯属巧合也就罢了,若是有意为之,试图冲击我们的军心,打垮我们的士气,践踏联想人的尊严,打击一个民族品牌的骄傲,我们所有的人,都绝不能、也绝不会有半分容忍!

兄弟姐妹们,到了我们挺身站出来的时候了,朗朗乾坤,如果几万名员工都不能让正气自保,我们还办什么企业,我们就是一群窝囊废!联想的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全体同仁要积极献计献策,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誓死打赢这场联想荣誉保卫战!

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杨元庆

联想控股总裁 朱立南

二零一八年五月十六日

5、启示

最近几天,围绕着中兴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沉重反思和网络上流传的“联想投票事件”,以及联系到联想最近几年的发展,当年的“倪柳之争”又一次被人们提起。

简单来说,不能以当前行业面临的困境去否认当年柳传志选定的贸工技策略,也不能用当时倪光南主张的技工贸来否定联想集团这些年的发展。

事实上,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或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到底选“贸工技”,还是选”技工贸”,可能需要冷静看待。

在当年联想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之上,贸工技显然让联想实现了快速突围和腾飞,如果坚持技工贸,联想最后能做多大也说不好。

毕竟技工贸与贸工技最大的区别在于,先解决什么问题,是先解决技术创新问题,还是先解决企业生存问题。

在企业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没有社会资本助力,贸然选择技工贸,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当然,在企业做大之后,死抱贸工技不放,不愿投入资金、人力研发新技术,也是不合时宜的。

任何时候,鼓励创新都是对的,但是,到底是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是原始创新,还是应用创新,可能也需要根据企业或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

在企业实力壮大或国家整体实力提升之后,更加应该鼓励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在当时,中国芯片严重落后于西方,而同时倪光南作为技术人员,显然不会考虑到市场因素。即使当年中国生产出了芯片,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市场可以支撑,而美国的芯片则高度成熟,国内品牌机为了生存自然会选择美国芯片。

同时要注意的是,芯片是一个高成本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在英伟达、AMD、因特尔,几十亿美金投入研发新一代芯片,是常有之事,因为一旦失败,其还有着上一代的芯片业务勉强支撑维持。

当年的联想仅仅只是一个初创企业,根本无力抗衡失败的风险,因为一旦技术研发失败,必将血本无归。而华为之所以敢投入技术,也是因为先找到了一定的市场,才放心的投入。

回过头来看,当今的苹果、华为、小米敢于研发芯片,最大的底气还在于自己拥有稳定的手机、电脑的出货量,可以实现实际的业务支撑,而早年的联想连电脑业务也才刚刚起步,市场充满风险,因此柳传志专注于品牌,专注于PC销量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当联想占有一定市场规模后,并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没有及时进行战略调整,错失了很多机会,尤其是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而导致了现在的困局,这才是最大的遗憾。

相关文章

  • 回顾当年的“柳倪之争”,到底孰是孰非?

    1、柳传志的联想 时钟拨回到1994年,已经度过了创业危机的联想前途一片大好,就这这时,为联想立下汗马功劳的总工程...

  • 二十、周公的政治学

    管叔鲜与周公旦之争,如同后世李建成与李世民之争,同室操戈,何必戴着伪善的面具,无非争权夺利。本来也不必理会孰是孰非...

  • 歪写江湖

    北美番邦围攻华山派,一时间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衡山派掌门自从“柳倪之争”后,柳不群上位后,一时间风头...

  • 到底

    茶叶 开水 到底是谁泡谁 网络 实体 到底谁在倒退 汉字 英文 到底该如何搭配 谎言 真相 到底孰是孰非 无尽的夜...

  • 【悬疑】救赎者(26)第二宗:死刑直播之囧事、完结

    目录:救赎者 上一章回顾:【悬疑】救赎者(25)第二宗:死刑直播之争执、现场 “还真是这样!你们快来看。”一旁的柳...

  • 吴长江翻不了身了?

    还记得当年的雷士照明股权之争吗? 参与的人员,到底谁对谁错? 股权真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吗? …… 从亿万身价到阶...

  • 胡有宸:青钱柳

    老倪青钱柳茶,不但可以调理三高,还可以轻松减肥[转圈][转圈] 想减肥的朋友@我,让我告诉你如何正确饮用老倪青钱柳...

  • 【都市言情】繁花似锦觅清心(8)吃宵夜

    自从误将倪焕的爸爸叫做爷爷后,柳清心就刻意回避他。倪焕也没有接触她。最近系里在举办国家级别的文学研讨会,倪焕破格成...

  • 你的加班熬夜,你的奋斗靠谱吗?认清UCD与BCD之争

    小狼心语:说到底这是UCD(用户导向)与BCD(老板导向)之争,是“用户的产品”与“老板的产品”之争。 一个公司的...

  • 财神之争

    财神之争 都是姜子牙的错,当年封神时图省事,把财神一职分为文、武财神,这样却引发了一场财神之争。 文财神比干和武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顾当年的“柳倪之争”,到底孰是孰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wp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