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给小北京的一封小情书。写的都是一些片段,小啰嗦小絮叨 。忙时慎读,睡前或可助眠。
很小的时候,在北京的出租车里坐着。车开在二环上,觉得好远、路程好长,怎么还开不到。彼时真是不知,小北京会变得那么大。
寻老舍茶馆而不得,旁边都是工地和吊车。内敛的小朋友只好硬着头皮去问路边的大爷。大爷以一种指点江山的姿势给我指路,气运丹田、声如洪钟。我都走远了,大爷还在后面指点着路,鼓励我接着走。
北京人的口音好像总是被人诟病。是啊,他们说话是听起来拽拽的,各个都跟训导主任似的,带着一种不服的劲儿。可是,跟南方的叽叽喳喳和北方的呼呼哈嘿相比,我还是莫名中意这个范儿。
在什刹海,对,就是那个极商业化的什刹海。找一个特别装京范 儿的餐厅坐着。商业化了,或多或少,那里的店家都有种很逢迎的感觉。可是望向窗外,湖面、垂柳、灯光、远处似山非山的院落,依稀还是旧照片里的万家灯火。
上一盘京派点心,合胃口。不是那么甜,口感也有点粗糙,颜色也只是简单的豆黄、米白、豆沙红。没有苏点的精致,没有和果子的惊艳,也没有西点的强势。但是,合胃口。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京味儿》,有一章写怎么炒豌豆黄,读得流口水,在踉踉跄跄的地铁一号线上。
穿过熙熙攘攘的城市,闯进胡同里,却忽然谧静起来。偶有清脆的车铃在身后响起,一位老人家坐着小车缓缓擦肩而过。斑驳的灰墙壁、漆皮剥落的红门、整齐排列的白电表、一簇簇的黑电线、光秃秃的树上挂着橙色柿子。
小北京的冬天,从来不是最美的。她孤寂、冷漠、挤、灰大、雾霾、呛、好大喜功,却可人儿依旧。
喜欢一座城,真的可以做到喜欢ta完整的真实的样子。
人亦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