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真的应该这样去读?

作者: admiremoon | 来源:发表于2016-05-24 23:55 被阅读132次

无聊中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真的是不以为然。

苏东坡白居易流怎么能鼓吹到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文人代表不了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

真特么荒谬。像海瑞这种耿直的读书人,做个叼官啊。哪里合适。柳暗花明方显手段,做个贪官且不易。张居正把他扔乡下虽然是看不上,可更像保护孩子啊。

这可能也是一伪文青跟一个书香门第熏陶长大的区别。我眼里哪有那么多美好。

我认为名著的定义可以是:用几十万上百万的字,老老实实讲令人信服的故事。

如果你读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就一定会被他贯彻全书的一个观点打动:真的只有宗教才能拯救人。

在主人公长达几十年的悲惨生活中,雨果没有任何一段鼓吹你信基督。可几十万字描绘的生活,足够让一个聪明人,从各个角度观察主人公的人生。你能看到宗教在他命运中的主导作用。

这也是这种类型书比当下许多作品伟大的原因。像狼图腾这种,硬要每章节都给你洗脑,阿爸和我强行对话,读起来拖沓心累不说,还抹杀了许多场面描写带出的美感。

好多时候,百无一用是书生。放在平凡的生活中,尤其是这样。就像贩卖情怀的文艺片票房永远弄不过商业片。

所以,文化苦旅,行万里路让人懂得的不该是这个。也期望能有自己行万里路的感悟。

但是为了眼下,我们自己心中那一亩三分地的公平,就别装孙子了,只有先努力赚钱啊。

只不过,要是你也怕忘了初心,就让我来鼓吹你信一波佛吧:

假如这是你:乏困的午后,太阳还未下山,心念阿尼陀佛,百无聊赖,背后萦绕着的是,小和尚韵律地诵经声。你坐在了佛殿的台阶上,唠叨着对美好的期许和自责。无意之间,那抛开伪善的喜悦,让你荡漾了起来。开心的像个孩子。就去做个有信仰的人吧!就算,显而易见,你成不了佛,甚至你到不了菩萨道,到不了罗汉道。可老老实实做个追随者,不挺好吗?

相关文章

  • 《文化苦旅》真的应该这样去读?

    无聊中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真的是不以为然。 苏东坡白居易流怎么能鼓吹到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文人代表不了任何一个时代...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读《文化苦旅》

    读毕文化苦旅,脑子里其实没有记住什么,但确有一种甘之如饴又略带苦涩的味道。 余秋雨在文中表现出了一种作为文化人的清...

  • 读文化苦旅

    最近偷闲读了76%的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我对于余秋雨,甚至是鲁迅、胡适、郁达夫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界都不甚了解 ...

  • 读《文化苦旅》

    前两天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书《文化苦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一些感想。 其实一直以来都喜欢看一些畅销...

  • 读《文化苦旅》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

  • 读文化苦旅

    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之前,我看的是黄金时代。 因此刚读起开篇,我就感觉到了无比舒适感,以及对书中字里行间的一种文...

  • 读《文化苦旅》

    在还没有开始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应该很难读、很枯燥、很苦涩,这可能是这本书的书名中"苦旅"...

  • 读《文化苦旅》

    【1】: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真的应该这样去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az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