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师言师语学习笔记
94岁老人和她的《越过内心那座山》02

94岁老人和她的《越过内心那座山》02

作者: 三平999 | 来源:发表于2022-11-16 21:01 被阅读0次

伊迪丝·埃格尔,今年94岁高龄,匈牙利裔犹太人,著写了一部名叫《越过内心那座山》的书。书里写了“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她把她的人生经历和多年的治疗经验写进了这本书中,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个困在生活牢笼中的人。

实体书

今天说说第二和第三个心理牢笼的自我疗愈。

2.逃避型牢笼

很多人为什么会抑郁,甚至会得抑郁症,就是因为他不说,他假装事情没有发生,他回避着、逃避着一些事情,用不去感受情绪的方式保护自己或别人,作者说,这都是错误的。

通过精神类药物治疗抑郁症,实际是让病人感受不到那个负面情绪,并没有真正消除抑郁情绪,我们只有敢于面对自身真实的感受,才有可能真的解决它。

当一个人禁止重温和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也许都是多年自己一直在逃避的感受,实际就等于在否定现实,你眼前面对的生活也都变得不真实了。

作者说:“有时候,我们逃避的不只是不舒服和痛苦的感受,好的感受也被屏蔽掉了。我们不再感到激情澎湃,不再感到愉悦和幸福。当人们受到伤害时,内心的一部分会认同施害者。人们会采取惩罚性的行为,从施害者的立场考虑,剥夺自己感觉良好的权利,也剥夺与生俱来的让自己高兴的权利。因此,我经常说,‘昨天的受害者,很容易变成今天的施害者’。无论你在刻意练习什么,只要经常练习,你就会成为那方面的能手。”

如果你每天都处在紧张、担忧、害怕,相当于长时间训练了这些情绪,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高手;但如果你能够每天有意识地使自己勇敢、放松、良好精神状态,也相当于在训练这些特质,你就能够成为勇敢、放松、精神良好的高手。

人为了自我保护,往往让自己麻木。但麻木不只是针对恐惧和痛苦麻木,它会连快乐、温馨、爱情也会麻木,它是全方位的麻木。

我们必须走出逃避型的牢笼,勇敢地面对过去所遭受的伤害或不公,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细细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告诉自己:“我有权利这样做,我不会让那个伤害我的人的能力变得那么强大,犯错的是他,而不是我。”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去感受自己,才能够真正地治愈自己。

4.自我忽视型牢笼

很小的时候,我们都是无助的,有时候父母着急时,吓唬我们:“把你丢在这儿吧,不要你了。”当你很犟,真的找不到父母了,你就会害怕地哭。我们害怕被抛弃,所以从小就建立了一个公式叫作“别人怎么怎么……”,比如“别人不高兴了,别人对我的看法,别人的意见,别人会怎么说我,我们特别在意别人会怎么对我们。长大后,容易出现“过分在意别人评判,缩手缩脚”的行为,往往是由于内心害怕,害怕被抛弃。

有人因为小时候确实有过被抛弃的经历,所以他每次在跟别人分手的时候,都特别喜欢主动地提分手。主动分手其实是因为他特别怕“被分手”,特别不愿意被抛弃,不愿意成为那个被别人抛弃的人,他宁愿做那个先抛弃别人的人。根源就在于我们内心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

同样,社会上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成就文化,衡量一个人好不好,就看他地位高不高、成就大不大、赚的钱多不多。我们需要足够多的成就,来使得我们变得重要,因为我们怕被抛弃。

拥有这种心理问题的人,很容易进入自我忽视型牢笼。当你天天追求成就,天天希望自己赚更多的钱,认真想一想,你有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己呢?有没有关心过自己身体健康不健康?心情快乐不快乐?感情饱满不饱满?一天到晚都在为一些外在的指标,不断奉献着自己的人生,内心既痛苦又纠结。

我们要学会享受当下生活,而非一味追求成就,受限于某一个角色,要像孔子讲的“君子不器”一样生活,当仅有一个角色放在自己身上时,会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人生单一,易陷入痛苦。

身边有些人身上背负太多的压力和责任,尤其是中年女人,上有老下有小,觉得老人需要陪伴,儿子孙子需要照顾,爱人需要关怀,时间不够,精力不足,天天处于崩溃边缘,唯独没有时间关心自己,时间久长,身体和精神不出问题才怪呢。

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的就是给别人付出自己的爱,想想你自己有没有足够的爱去付出?是不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自己内心很枯竭,每天过多付出后,内心很痛苦,甚至需要找心理医生倾诉“我为什么这么累,为什么没有人管我,都是我管别人?”

静下来,停下来,学会爱自己,找一些时间来照顾自己,去做做按摩,去逛逛街,去找自己好朋友聊聊天,喝喝茶,去吃好吃的,给自己放假,要知道自己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拥有其他人永远都不会拥有的一生,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想要过好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就得学会感受美好,练习感受美好,然后学着给自己一些爱。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真的对自己好,当你有了余力,你才能够从容地去帮助别人,否则,越帮越忙,你和对方都会陷入痛苦和纠结中。

(待续)

22年度写作营第274篇,1792字,累计340845字。

相关文章

  • 94岁老人和她的《越过内心那座山》02

    伊迪丝·埃格尔,今年94岁高龄,匈牙利裔犹太人,著写了一部名叫《越过内心那座山》的书。书里写了“12个普遍心理问题...

  • 94岁老人和她的《越过内心那座山》03

    今年94岁高龄的匈牙利裔犹太人伊迪丝·埃格尔,著写了一部名叫《越过内心那座山》的书。书里写了“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

  • 94岁老人和她的《越过内心那座山》01

    这位94岁的老人叫伊迪丝·埃格尔,匈牙利裔犹太人,著写了《越过内心那座山》。这个年龄出这样一本书,毫无疑问,她不为...

  • 越过内心那座山

  • 《越过内心那座山》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越过内心那座山》,这本书的作者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我为什么喜欢讲年纪大的人写的书...

  • 越过内心那座山

    «越过内心那座山» 这本书主要围绕着四个心理学原则。 1.习得性无助。 2.认知行为疗法, 3.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

  • 《越过内心那座山》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被自己或有心或无意隐匿起来的心结。本书作者——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心理学家伊迪丝·伊娃·埃...

  • 《越过内心那座山》解读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作者伊迪丝·埃格尔,是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1944年,她16岁的...

  • 读《越过内心那座山》

    我是被书名吸引的,我也有内心里想要越过的“那座山“。 这本书的作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 听《越过内心那座山》总结

    听《越过内心那座山》总结! 1,最糟糕的牢笼,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2,学会习得性乐观! 3,改变自己对外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4岁老人和她的《越过内心那座山》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je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