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结束的明日之子第二季最终战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你在烦恼什么》绝对是神专。无论是吴青峰与蔡维泽合作的《燕窝》,亦或是田燚唱的《当我们一起走过》,都是出自这张专辑。
只听过《小情歌》和《无与伦比的美丽》,你不算真的听过苏打绿。
而我第一次听苏打绿,是在七年前的秋末,恰恰就是这张《你在烦恼什么》。
即便有《小情歌》,有《无与伦比的美丽》,有《我好想你》,我仍然不觉得,苏打绿已经告别小众的标签,走进了华语乐坛的主流行列。
因为只有真正孤独的人,才能听懂苏打绿,苏打绿的音乐才能真正走入他的内心,他的灵魂。
而这样的人,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叫嚣着自己的孤独。
朋友圈,微博,QQ空间,他们在一切可能的地方作秀,尽量地展示自己所谓的孤独,以博取这个世界的注意,同情与回应。
而他们所谓的孤独是什么呢?
不过是没有人一起打游戏,没有人一起吃饭,没有人一起逛街,没有人一起睡觉。
愚昧的普罗大众只知道每天兜售着自己廉价而又肤浅的孤独,以换得别人的怜悯。沉浸在感动自己的矫情造作之中,炫耀着自己所承受的折磨与苦难,慰藉着那无比虚无的空虚感与自尊心。
他们自然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孤独。
他们也不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孤独。
真正的孤独,是你眼中的无价之宝,在别人眼中一文不值。
真正的孤独,是缺乏灵魂上的认同感。

《燕窝》这首歌说得不正是这么一件事情?
燕子呕心沥血的窝,在别人眼中不过是商品,补品罢了。
《燕窝》唱出的,是每一个在这个世界上孤独漂流的创作者的心声。
只有真正孤独的人才能听懂苏打绿,是因为作为苏打绿主要创作原动力的吴青峰,就是一个真正孤独的人。
因为孤独,本身就是小众与不同的宿命。
因为你与主流格格不入,就注定懂你的人凤毛麟角。
所以,真正孤独的人,都知道宁缺毋滥。
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他们知道这种孤独是无解的,才不指望别人来理解他们呢。
所以,他们学着《喜欢寂寞》,享受《独处的时候》,在《雨中的操场》一个人旋转,坚信着片刻即永恒,不断问着自己,《你在烦恼什么》。
他们是不会在乎有没有人一起吃饭,一起嬉戏的。
真正孤独的人懂得如何接受孤独,如何与孤独和解。因为这是向世界妥协与坚持本我之间,最好的平衡点。
然而,接受孤独的他们,不代表排斥情感。相反,他们只会对身边的人倍感珍惜。
所以才会有《当我们一起走过》,所以才会想《你被写在我的歌里》,所以才会夸一个人是《无与伦比的美丽》,说爱的人《是我的海》。
因为稀缺,所以无比珍惜,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生怕磕了碰了,恨不得用尽全身的力量去呵护。
然而,这个世界从来不允许人独特地活着,即便这个人怎样活,根本不关别人的屁事。
剑走偏锋,即是异端。所谓的孤独,不仅仅是来源于小众之小,更来源于大众对小众的偏见与不认可。
即便这样说显得偏执,但我还是必须要说,所谓的大众,都太过愚蠢了。
今天的明日之子中,蔡维泽问吴青峰:“你觉得我们有温柔地推翻这个世界吗?”
吴青峰的回答是:“这件事情要从温柔地推翻世界,进阶到世界怎么样也没有办法推翻你。”
那些叫嚣着娘炮误国的人啊,这个温柔细腻,声线独特,你们口中的娘炮,他的内心却比你们所有人都来得坚强。
未来有一天,误国的绝对不是那些所谓的娘炮,而是那些叫嚣着娘炮误国的蠢货。
世界怎么样也没有办法推翻你,苏打绿做到了。
《我好想你》刚出的时候,又很多人说,苏打绿变了,变得开始迎合大众了。
因为他们听不懂苏打绿。
苏打绿一直在变。
就韦瓦第计划而言,《春·日光》,《夏·狂热》,《秋·故事》,《冬 ·未了》,四张专辑,四种风格,苏打绿其实一直都在改变。
苏打绿也一直没变。
因为苏打绿,还是苏打绿。
变化本身,就是苏打绿的一部分。他们可以抛开世俗的偏见,只听从自己的心意,做自己喜欢,自己想做的音乐。他们没有尝试去改变主流,他们只是坚定地做自己。他们的内心,根本强大得可怕,强大到这个世界都没有办法推翻他们。
小众成为大众,有时候注定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大众的愚蠢和小众的孤独一样,根本无解。
但是如果你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经历着极致的孤独,听一听苏打绿吧,他们会让你哭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