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译文:用奇数代表天之数,即一、三、五、七、九。用偶数代表地之数,即二、四、六、八、十。代表天之数的五个数字相加,为二十五,代表地之数的五个数字相加,为三十,二十五和三十相加得数是五十五,用其整数,用于推演天地变化。在卜筮中,五十根蓍草一根留取不用,代表无极,只用四十九根。把四十九根蓍草分成左右两堆,以象征两仪。从左边那堆中抽取一根,夹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着天地人三才。以四根为一组,代表四时,四根四根地捡聚起来,以左边的余数和右边的余数,象征着五年两闰,合起来夹放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经过三次捡聚去余后,除以四,得出:六、七、八、九,四个数字。六和八为阴爻。七和九为阳爻。七和八是不变的爻,九和六是变爻。三变为一爻,十八变为一卦,从而根据变爻与不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卜筮的结果。乾卦用蓍草的数目为二百一十六,坤卦用蓍草的数目为一百四十四,合起来正好是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日数。易经上下两篇六十四卦,阴爻与阳爻合起来用耆草的数目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就相当于万物的数目了。粗成为八卦,而后互相之间推演变化,就构成了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代表了天地万物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易经中包含着生成以及化育万物的道理。所以是可以用来应对变化的,可以用来辅佐而成其功业的,就像得到了神明护佑一样。孔子说:“通达变化者,就像知道神明的作为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