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历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帝王将相不计其数,无限的权力和优渥的生活条件下,出了很多骄奢淫逸的暴君,也出了很多强国爱民的明君。宋仁宗赵祯就是一个颇受后世称赞的皇帝。
明孝宗时,翰林院庶吉士邹智在《立斋遗文》中说:“宋之英主,无出仁宗。”大儒王夫之在《宋论》中说:“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就连自视甚高的清乾隆皇帝,也称中国古代只有三个帝王是他最佩服的:一是他的祖父康熙,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康熙、李世民都是开疆辟土、武功卓绝的帝王,而宋仁宗并没有如此的功业,甚至在位之时经常被西夏打败,并向辽、夏进贡岁币。那他为何能得到后世如此多的赞扬呢,就是因为他懂得为君之道,能以德服人。
宋仁宗对待官员、百姓极为宽厚,而且时刻怀着仁慈之心。一天早上,宋仁宗起床后,对身边的大臣说:“昨天晚上觉得肚子很饿所以睡不着,于是就特别想吃烧羊。”身边的近臣听到后说:“那皇上为什么不下命令去取几个来?”仁宗听后说道:“近来听说皇宫里只要索要一次,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我享用。我是真地担心如果这次我下命令索要了,你们以后就会连夜宰杀,来供应我的不时之需呢!那么时间一长,就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精力啊!怎么能因为一时的饥饿,而开始无止境的杀戮呢?”
在进士考试中,苏辙曾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看了试卷都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其严厉制裁。宋仁宗却很淡定地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予功名。”
大多数皇帝认为自己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想怎么治理国家就怎么治理,想让谁当官就让谁当,就连著名的明君汉文帝,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提拔了邓通这样的无能之人。宋仁宗在这点上就有进步,虽然他也想提拔自己喜好的人,但他能够接受大臣的意见,听取批评。
一次,包拯在朝堂上要拿掉三司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张尧佐是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包拯把奏章递上去了,宋仁宗也有点为难。最后他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就是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没想到包拯还是不愿意,并带领七名言官前去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七人中的唐介不客气地回怼:“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宋仁宗被大臣们问得说不出话来,只得作罢。
宋仁宗生性恭俭仁恕,百司曾奏请扩大苑林。宋仁宗说:“我继承了先帝的苑囿,还以为广,怎么能再扩建呢?”宋仁宗去世后,天下百姓如丧考妣,讣告送到辽国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痛哭道:“已经四十二年没有发生战事了!”史载辽道宗“惊肃再拜,对左右臣子说:‘我如果生活在中原,不过配给仁宗皇帝执鞭牵马,做一个都虞侯罢了!’”
宋朝在仁宗之时达到繁荣的顶峰,唐宋八大家有六个生活在这个时代,还有司马光、文彦博、富弼、范仲淹、晏殊、柳永等诸多名臣、文豪。大臣们说宋仁宗没有太多的长处,却唯独会做皇帝。正是因为他宽厚仁慈,以德为本,不对大臣、百姓肆意干扰,才取得了如此的评价。所以说,一个统治者,只有“不伤人”、不肆意妄为、不乱起兵革,如此才能有资格统治国家、治理天下。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五十四岁去世,谥号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他才是深悟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治思想的典范。难怪创造了盛世的乾隆会那么信服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