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聼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聼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出自《论语·公冶长5.10》)地:当事人。
“于予与改是”,説的是:孔子,通過宰予這個人,改變了自己:為人处事的态度。道理是這樣的。相當于,《論語》记载了:孔子説‘宰予給我上了一课’地意思。
道理是這樣的。而,到底宰予有没有給孔子“上一课”,我們不知道。
但是,《論語》是這麽説的......所以,我們就姑且認為,‘也许有這回事儿罢’。
道理是這樣的。在《論語》中,除了记载宰予在《論語·公冶长5.10》一節中,給孔子“上一课”以外,還记载了宰予其它“惊人”的言論。
宰我(既:宰予)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出自《論語·雍也6.26》)就是説:宰我(既:宰予)問老师:“井里有‘仁’,咱也跟着跳井吗?”。這個問題很犀利,“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出自《論語·雍也6.26》)也成為了一個:千古悬疑。井有仁焉,其從之也。這個,很難説......
得看個人性格,脾气、秉性。即便在‘仁人’里,也會有‘從之’者出现,也會有‘不从’者人在。不一樣,看情况吧;到時候再说......
“假设”這種辩論,是一種:无益于當下地举動。
道理是這樣的。在這里(既:《論語·雍也6.26》當中的:“井有仁焉,其從之也”的问句中......),孔子的回答,偏向于:我不會這麽做......但孔子没有直说:我不去,或:我才不去呢......
子曰:“何為其然也?”既:我為甚麽要這麽去做呢。井里有‘仁’,陆地上也有‘仁’呢;森林里,也有‘仁’呢。
海里也有‘仁’呢;山上也有‘仁’呢。我為甚麽要跟你“跳井”呢。
道理是這樣的。孔子没有直说,既:我不去。
但孔子説的是:為甚麽要這樣(既:何為其然也?)。道理,是一樣的。“何為其然也”(出自《論語·雍也6.26》)説的既是:‘我才不會那麽干呐’。
道理是一樣的。并且,在這句話后面,加了四句话,作为补充;既:“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出自《論語·雍也6.26》)意思就是説:我可以去看看甚麽情况......既:“井”里面的......但我不會譲我自己:深陷其中。
既:“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出自《論語·雍也6.26》)就是説:可以(或:可能)被骗,因為‘被骗’這種事情,即便在今天,也可以説是:防不胜防的事。所以,孔子説:“可欺也”(既:可以、或可能被骗......)這(既:被欺骗)备不住。可欺也,但:“不可罔也”,就是説:‘被骗’,那自己的责任,還小一點(当然,备不住也有......一些责任);但,‘罔’(既:迷惑、迷惘),那就是自己的责任了。总结來説,孔子回答宰我地問句,既:“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出自《論語·雍也6.26》)時,也很不客气。
用今天的話講,孔子説:“我才不去呐”(既,答:“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問)。
并继续説:君子,可以去看看情况......但不能‘深陷其中’、無可自拔。既告诉我們:要保持清高,洁身自好。可以‘同流’一阵,但不能‘合污’。同流一阵,既:“子曰:‘君子可逝也’”。
不可‘合污’,既:“子曰:‘不可陷也’”。道理是這樣的。可逝也,不可陷也,既:能同流,但,不可合污。要保持清高、洁身自愛。“可欺也,不可罔也”(出自《論語·雍也6.26》)就是説:‘被骗’可以......但绝不可:自己主動‘陷入其中’。既:可欺也,不可罔也。
道理是這樣的。要時刻保持清醒,并且洁身自好。這是孔子,對于宰予:“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出自《論語·雍也6.26》)地回答。很客气,但,亦很有态度;很犀利。要时刻保持清醒,洁身自好。
這,是《論語》里记载的:宰我地首次‘惊人言论’。
另外一次,记载在:《論語·阳货17.21》當中,既:“宰我問:‘三年之丧,期已久矣......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出自《論語·阳货17.21)這次是甚麽呢,大致的意思,就是説:宰我,希望罢三年的服丧期,改為一年。
并且,為此向孔子陈述了他的理由......既:“君子三年不為礼......钻燧改火”。《論語》原文记载,宰我為了向孔子表达自己的观點,既:“三年之丧,期可已矣”;而陈述了比较充分的論點。而,這次孔子并没有“反驳”他,子曰:“......女安乎”?
既:你心安吗。宰我答:“安”(既:宰我説:我心安)。
1.
“女安则為之”(孔子曰)。女安则為之,既:你心安,就去做。而,這(既:女安则為之),也是我在《論語》一書中,最愛的話之一。心安就去做,快乐,就去做。就像《論語·公冶长5.10》记载的一樣......孔子説:宰予給自己上了一课。既:“宰予昼寝”(白天睡觉)。宰予白天睡觉,子曰:“于予与改是”(既:在你这,我改變了我自己)。既:于予与改是。宰予,為甚麽白天睡觉。
可能,“昼寝”,會令他感到:心安罢。
道理是這樣的。
----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七月十一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