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时代给过我们一些有趣的印记……
搞宣传
■搞宣传模拟图■“在上级的部署下,在学校的组织下,在老师的带领下”—— 全体师生倾巢而出:敲锣打鼓、一路纵队、穿村过户、振臂高呼~这就叫搞宣传。
搞宣传,算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与读书挂不上什么钩,但总要占去我们一部分宝贵的时间。
那都捣弄些什么呢?
40年后回想仍历历在目。通常是沿路大声高喊既定的口号并张贴标语——比如:“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要斗私批修”,“反击右倾翻案风”云云……
搞宣传的队伍很长,可谓浩浩荡荡!每隔百十米设有一个大嗓门(老师或学生伢子):由他带头把口号大声喊出,百十号人齐声照喊;那声音直震得四野回响,遇上房屋成片的地方还要全体停下脚步对着屋场喊,唯恐别人听不见:大队人马经过时,总会引出一些婆婆姥姥抱个小孩从大门口探出头来看热闹听新鲜。
至于这么多人喊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很少有人搞得蛮清场。
搞宣传有些苦。多半是艳阳高照或烈日炎炎时出动,往返四五里,中间沒有休息停顿、口干了可以请假到老百姓家讨口水喝。
搞宣传热闹:最前面有锣鼓队,一路敲、算是个幌子吧!那锣鼓的节拍咚咚锵、咚咚锵……很好听。
一场宣传下来,半天时光也就结束了,远道的同学返回时经过家门口老师会特批假可以不再去学校。
每个学期搞宣传多达七八次。这是学校统一的安排(抵课时),从没听哪个家长敢给学校提半句意见,至于孩子们(我们):总感觉还好耍,练了嗓子又练了脚劲。
70年代后,政治运动几乎停止了,搞宣传一事亦自行中止。
做红事
图片引自网络学雷锋要见行动,学雷锋很光荣!所以,那阵子老师要求学生们助人为乐、学生们也挺愿意。
少年善行,统曰“做红事”。
比如:上学路上捡到一粒扣子、一串锁匙交结老师、礼拜天去给孤寡老人挑水担柴、去敬老院扫地、下雨时帮人家收谷子……这都叫做红事。
当时有句话:“出差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多么难能可贵!
为了肯定表扬做红事,班上在教室墙头上特设红事榜:做了红事的在名字后插上一面纸做的小红旗,以示表彰。
有时谁很久没得到小红旗心里便老不舒服,象考试不及格那样丢人。
做红事,无形中造就出了我们的少年:使我们懂得了助人为乐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我和我初中的小伙伴三年做红事无数,终于赢得了市里颁发的“精神文明优秀班级”镜框子。
搞劳动
在那个时代,搞劳动竟然成了“正课”!
是不是读书的时间有多?是不是课程开得太少?不是。
那何以劳动成了课?学生伢子才十几岁一个,又能干什么劳动?
体力吃得消吗?
最常见的劳动是大扫除。
网络图
全校统一设在每周X下午,时长2小时:各班分区而扫,竹扫把、芦苇扫把、锄头杂箕全上,扫一个满校园灰尘飞舞;完了由师生组成的巡视检查组验收 —— 其结果会在全校集合时电喇叭由政教处公布,成绩列入班级综合考评!咱们学校的大扫除永远不会是儿戏,俨然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斗!
搞劳动,也有大活苦活。
比如: 挑沙、担柴、下砖。
挑沙:通常是去离学校四五里路的河边,工具自己带,挑多少自定,但半天时间少也要挑两趟。农村来的小伙伴不蛮吃亏,而那帮吃国家粮的子弟就歹了:平日哪挑过什么担子,所以来来去去只能挑十把两十斤、又走得慢,丢死人了。
儿时丨敲锣打鼓搞宣传担柴: 从前学校食堂大灶烧柴,一天烧几百斤:所有的柴得肩挑手挟从十几里外山里一担担挑回来。
于是,就有了专门担柴的劳动课。
这活比大扫除、挑沙苦不少。
因为要翻山越岭!因为要担几十斤走羊肠小道!
在爽口中学读书时,我们多次去青冲柳冲垅为学校担柴:一趟来回两个多钟头,身体差的光空手走这十多里山路就费劲吃亏;一趟下来那肩夹骨磨得通红的,有小伙伴肩头上起泡:但也得咬牙齿去!这是任务呀!
我不是担柴的料:一次只能担30斤,幸亏有好伙伴一路等我,或者过秤时从他担子里分十把斤给我凑数!他那么小年纪就那么友善,令我记念至今。
联想到今天,哪个学校还敢安排学生去干体力活!出了问题怎么办?只怕先买保险也不敢安排什么劳动课了。
下砖(柴) ——
儿时丨敲锣打鼓搞宣传80年代后,发达了!学校的一些物资不用兴师动众肩挑手提了,而是用大卡车运来。
每当柴来了,米来了!就有下车御货的临时劳动:多半落在高一高二学生头上(高三要赶考),人多力量大呀!扎实一车的木柴,你一块我一块半小时就搞定了。
从车厢里下柴比较轻松,因为人多手多,但砌柴墙的却累。把一块块柴要码成垛是技术活,弄不好码上半天突然垮掉全功尽瘁了!
还有修路: 我的儿时小伙伴们,你们先好好回忆一下吧!你都在哪个学校放下功课去修过路?我先不写,希望从你们的回忆中得到提示日后再写。网络图片
那阵子,我们都干什么了?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隔三差五的宣传、劳动,读的什么书呀!
不过,尽管遇上了“半工半读”时代,但我们当年的劳动大军中后来也出过名牌大学生!出过企业家!出过国家干部!出过种粮大户!(文/朱英)
网络图 儿时丨敲锣打鼓搞宣传
网友评论